翠儿正站在前方,神情认真地看着下面坐着的孩子领读《千字文》。
白潋没有打扰,只在门边安静站着。
等翠儿布置完任务,让孩子们自己练习写字,一抬头才看见门边的白潋,“白姐姐!你来啦!”
她快步迎出来,声音里带着雀跃。
白潋顺手揉了揉她的小辫子,“眼下是否有空?方不方便?伏夫子眼下不得空,我代她去采买东西。”
“方便!方便!”翠儿脆生生地答应,跟旁边一个稍大点、懂事的小孩交代了两句,便兴冲冲地挎了个小篮子,跟着白潋走了。
乌镇上熙熙攘攘。白潋带着翠儿直奔最大的文具铺子“文墨斋”。
翠儿对着一排排竹纸、宣纸,仔细地挑拣,指尖捻着纸张的厚薄、匀净。
“白姐姐,这个竹纸虽便宜些,但质地略粗,幼童描红易伤纸,还易散墨;这种略微贵点的,更适合一些。”
翠儿小声对白潋解释。
“好,听你的,就买这个。”白潋点头。她又让翠儿挑墨锭,翠儿用心选了两块,又在掌柜推荐下挑了一种竹管笔,适合孩童抓握。
“还要两把结实耐用的算盘和一些书。”翠儿盘算着。
白潋一并给买了。
回到路口,白潋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些碎银子和几贯钱,“喏,这是雇匠人的钱,都在这儿了。日后若是私塾有哪处坏了,用它们找人修补便好。”
她相信翠儿为人,所以放心交给她。
翠儿眼圈瞬间就红了,鼻头酸酸的,“谢谢白姐姐,谢谢伏夫子,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傻姑娘,好好干,就是最好的感谢了。”
白潋鼓励地拍拍她的肩膀,看着翠儿明显褪去青涩、多了几分沉稳的脸,忽然问道,“翠儿,你自己有什么打算没有?也得想想自己。”
翠儿抬起头,没有丝毫犹豫,“我要像伏夫子一样,就留在这里,教十里村的娃娃们念书识字。”
见她主意已定,白潋点点头,“好,有志气有担当。伏夫子知道了,肯定比我还高兴!放心,以后你有需要帮忙的,无论是添置东西还是别的,只管开口。”
办完这件事,白潋马不停蹄地赶往河沿镇。
伏棂的规划里,回蛇湾是关键,她的“豆子大业”作为配套,自然也要围绕它展开。
在河沿镇买地,靠近未来的船运码头,豆子收割、豆浆豆汤的制作就省了长距离搬运的工夫和损耗,保证新鲜又方便。
在河沿镇呆了两天。
白潋熟门熟路地在镇上找了个口碑不错的牙人,直接点明要河沿镇周边、靠近水路、土质肥沃的上等田产。
牙人知道她是养鸡场的白小老板,又与伏家关系匪浅,不敢怠慢,立刻殷勤地带她去看了几块位置、土质都极好的地。
白潋看地极有经验,这毕竟是她安身立命的本事。
她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指尖细细捻开,看颜色,闻气味,又仔细询问这块地前几年种的是什么,轮作情况如何。
白潋围着田埂走了一大圈,查看地势是否高爽,附近的水源是否充足,引水灌溉是否方便。
最终,她相中了一块足有三十亩连片的肥田。
地势略高,不怕寻常水涝,土色乌黑。
旁边就是一条水流清澈的引水渠,浇灌极为便利。
“多少银子?”白潋单刀直入。
牙人堆起满脸笑容,比了个手势,“白老板好眼力,这地是顶好的肥田啊!主家因急事需举家迁回原籍,这才肯出手。一百五十两,实诚价,真不能再少了。”
白潋心里快速盘算,这价钱确实公道,甚至比她预想的还低些。
但生意就是生意,她脸上不动声色,目光扫过田地边缘一小块夹杂着碎石、略显贫瘠处,指着那里说,“这块边角瞧着不大合用,拢共一起,一百四十两。”
牙人脸上笑容僵了一下,眼珠转了转,似乎在飞快计算得失,片刻后一拍大腿,笑道,“成!白老板爽快人,就冲您这爽快劲儿,一百四十两,成交!”
白潋做事向来利落。
立契、画押、定金,一气呵成。
看着这片已经属于她和伏棂的地,白潋心头猛地一动,一个念头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