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两个世界的建筑。
这座学校要是在城里,他们一点都不奇怪,毕竟城里这样的房子比比皆是,可是在这个小山村……
他们就这么靠近这栋大楼房,吃力的提着他们的行李,一步步靠近,近了,还能听到里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是大领导语录和诗词。
穿过一栋栋小土屋,他们此时也看到了学校红墙上用标准的宋体,刷的白色的标语:解决思想问题不能雷厉风行,一定要摆事实,讲道理。——大领导。
再往前,靠近大河沟这个方向的一面墙上,又是一行大领导语录: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学错误思想。——大领导。
每个语录下面都标上了大领导的名字,生怕有些人不知道这是最高领导的讲话,拿这些标语做文章。
有些语录,连他们都不知道是大领导讲过的。
他们一边走,就一边回头看向这座对大河以南的人来说,大的不可思议的学校,再看向村子对面的大队部。
大队部也实在是太明显,那是一栋同样与大河以南的房子完全迥异的大宅子,有些像京城的四合院,全是青砖黛瓦结构,和周围矮小的土坯房相比,起码有周围房子两三个高,原本门楼上刻着‘江宅’二字的地方挂着一个木质牌匾,上面写着‘临河大队’,大门两边也挂着两个白色木牌,木牌上一边写着‘宣扬共产主义思想’,一边写着‘培养优秀革命干部’。
一看就是大队部。
等他们又艰难的穿过这一条不长的泥泞道路,到达大队部门口时,他们才终于松了口气,将行李全都放到了大队部的大门口屋檐下。
大队部大门口的这一片地,铺的居然是石板。
他们狠狠将自己脚上的泥在周围草地上狠狠蹭了蹭,阮芷兮和杜晓雅有些受不了自己鞋上嵌上的厚厚黄泥,去紧挨在大队部边上的大水沟边,去大水沟对岸的打谷场上的稻草堆上,抽了一些稻草来,清理自己鞋子上的黄泥,一直将鞋底的黄泥全都洗干净了,她们的鞋子里面也都湿透了,这才忍着鞋里的湿搭搭的感觉,回到了大队部的门口等待着。
不远处的堤坝上,正在监督陈卫民他们建造水电站的江建军站在高地上,远远的看到几个拎着、扛着行李的几个青年男女向江家村走来,眼看着他们走到大队部门口,对下面的男人说:“大河,你在这看着他们上工,我到大队部去看看,好像是新来的知青到了。”
他们前几天就收到许明月的通知,知道新来的知青大概就是这两天到,在逐渐有了水的河道里洗了手和脚,穿上草鞋就往大队部这里快步走过来,看到几个模样俊秀的青年男女,拿着钥匙一边开大队部的大门,一边对他们说:“你们是新来的知青吧?我是临河大队的大队书记,我姓江。”
他动作利索的打开门上的锁,推开了大队部的大门,顺手将手边的一个行李给拎了进来,打量了他们满身的泥点子和脚上的黄泥,对他们说:“不容易吧?先喝口水。”
大队部现在是有人住的,他摇了摇大堂桌子上的热水瓶,发现里面有水,就拿了几个竹杯子,给几人倒了昨晚剩下的温水。
江建军现在每天喝陈卫民教授他们打交道,听着他们说普通话,也跟着陈教授他们用普通话沟通,虽说的不标准,但魏兆丰他们连蒙带猜的听着,还算能听懂,当下也都做了自我介绍。
江建军还要忙着回河圩里干活,干脆地说:“咱们大队的知青点还没建好,你们刚来,就先和老知青们一起,在学校里暂住一下,等知青点建好后,再搬到知青点来,你们刚来没有工分,想要兑换口粮的话,有两种法子,一种是你们自己出钱在大队部买,一种是暂时在大队部借,等回头有工分了,再从你们的工分里扣!”
要江建军说,现在学校里空教室那么多,让知青们全都住学校里好了,哪里还要单独建知青点?
但他也没反对就是了,去年外面闹的热闹,年三十和年初一都不放假,一直在加班,河对岸的水泥厂和砖厂和他们这些需要挑堤坝的可不一样,大雪期间他们都不用去挑堤坝,水泥厂和砖瓦厂的人可都还在上班呢,加上又到了春耕季节,现在一半人手留在村子里春耕,每家每户只出一个人去挑堤坝,现在水泥厂和砖瓦厂里积攒了大量的水泥和砖瓦,这些水泥砖瓦他们临河大队不要,也会被别的大队,别的人拿走去用,那还不如他们临河大队弄来建知青点呢。
江建军是想着,要是过两年,这些知青们走了,这些空下来的知青点还能给村里无儿无女或是无父无母的孤寡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第240章 第240章江建军此时还不知道,……
江建军此时还不知道,这些知青会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且以后每年都还会有知青插队到这里,不建个专门的知青点,全靠住在学校教室,根本不够住,要知道,今年才是临河小学开学第一年,往后每一年都会有更多的学生入学,知青点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魏兆丰几个人捧着江建军给他们的旧竹杯,看到上面没有洗干净的黑色沉垢,一时间都有些下不了嘴,明明渴的要命,愣是捧着水杯不敢喝水。
江建军对他们稍稍介绍了一下临河大队的情况,就问他们:“你们是想怎么领粮食?是自己花钱跟大队部买,还是用工分欠?想要什么粮食?大队部的粮食有红薯、红薯粉、大米、小麦、糠米,最贵的就是红薯粉、大米、小麦了,我们这里一年当中只种冬小麦,今年的冬小麦还没收,你们要换也换不多。”
糠米是现阶段每个大队都有的米,现在没有机器脱谷,用都是老牛拉石磙,石磙难免会将稻米压碎,有碎米十分常见,不光有碎米,米里面还会有砂石子呢,每此煮饭之前,都要像淘金一样,将里面的砂石淘洗出来,不然吃饭时就很容易被砂石崩了牙。
几个人中除了楚秀秀,都是家境殷实之人,四个人都选择了买十斤大米和十斤小麦,红薯粉丝也买了五斤。
江建军直接说:“小麦没有十斤,最多给你们五斤,你们有粮票吗?有粮票价格给你们便宜一点。”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来,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做账。
楚秀秀身上有钱,却不想太过高调,选择了跟大队部赊欠工分,她没要小麦,只要了大米、红薯粉和红薯三样。
记好了五个人要的粮食和收的钱票,江建军就让他们等在外面,自己又关上了大队部的大门,自己开了一个房间门后,进了后面的密室,又从密室的梯子爬上楼,到隐蔽的粮仓里面,用量斗舀了几个麻袋的粮食出来,递给几个人:“麻袋回头你们再送回来。”
几个人接过粮食都傻了眼:“怎么是稻子?不是说大米吗?”
处理完了五个知青的事,正准备去堤坝上监督挖河道的江建军闻言也不由被他们无知的话说的一愣,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他们说:“粮仓内存放的要是大米,那能放得住啊?不得全被米猴子吃了?稻子不就是大米吗?你们自己拿到春和家里脱糠不就完了。”
对江建军来说,江春和家人人都知道在哪儿,不知道在哪儿他们自己问一声也就知道了,他一边锁上了大队部的大门,一边对他们说:“这些麦子你们想磨成麦面就来大队部后门的磨坊里面磨,石磨都是免费用,但用完了你们自己要清理干净,谁要是用了不清理,那以后就不给你们用了。”
他们这里没有电,更别说有什么机械化的脱糠机器了,全都是用木质的脱糠,手工脱糠。
楚秀秀看到自己手中带着壳的稻谷和小麦粒也是愣住了。
过去看小说,小说女主穿越到这个时代,去大队部兑换粮食,换到的直接就是大米,拿到知青点就能吃,怎么到了她这就成了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