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凤发只憨憨地挠挠头,笑着说:“这没啥,你好好看书复习,要是有缺的书,我那里有,可以先借给你。”
他一直都记得,阿姐也是没有上过学,正是因为阿姐从未放弃过学习,才能比他们任何一人……不,是比整个大河以南的人懂的都多。
许凤发并不是特别聪明的人,甚至和大姐、小姐相比,他脑子称得上笨,他和大哥、小姐一起自学他们买回来的初高中教材,他不懂的题目,大姐只要看一眼,就能快速的将他不懂的题目飞快的解答出来。
大哥和小姐被大姐讲解了之后,也很快就能懂了,只有他,听了一遍又一遍,有时候脑子还转不过弯来,甚至都不如阿锦聪明,阿锦有时候都听懂了,他还没懂。
这几年,大哥已经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带领许家村三房小队搞生产和带娃上了。
他大哥许凤台是个非常喜欢孩子的人,阿锦小的时候,他总喜欢把阿锦骑在他肩上带着她玩儿,阿锦大了后,他就把他的大女儿许小雨骑在他脖子上,可能因为家里第一个孩子是阿锦,许小雨又是他长女的缘故,不光是许凤台和许凤莲,就连他对阿锦和许小雨的疼爱也格外的多些,反倒是第二个孩子,许凤台的长子出世后,他们都越发忙碌了起来,照看长子的时间极少,稍微有些精力和时间,都给了会跑会跳精力极其旺盛阿锦和许小雨,这也让他们难免偏疼阿锦和许小雨,最直观的就是,阿锦和许小雨小时候,只要他们在,他们不是很累的时候,两个孩子他们是走到哪儿扛到哪儿,许凤发在山上摘了什么好吃的东西,也都是留给阿锦和小雨,反倒是他家里的第一个男孩子出世后,他们抱的都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许小雨抱起来举到自己肩膀上,满脸笑意。
反倒是老太太和赵红莲,更疼爱长子许爱国些。
不知是不是生活过的好了,老太太的身体如今还健朗着,现在上山刮松针的活已经不需要她做了,每天带着大孙子照顾家门口自留地的菜园子,前世四十几岁就去世的她,今生已经活到了五十出头,脸上也不是过去满脸悲苦的神色,而是总带着笑,精神头好得很。
他小姐嫁人后,也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她的工作和家庭上,只有他,还在每日抱着他的初高中课本,每日的看,从未放弃过学习,从未停止过学习。
他比谁都明白,学习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如果不是在阿姐的鼓励下认了字,他就不会在考记工员的时候,在众多人中赶上录取的尾巴,成为大队部的记工员,从此后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可以凭借他手中的笔,拿到十个满工分;他大哥若不是因为小时候在江地主家的私塾内跟着地主家的儿子上过两年私塾,识得字,也不会在成为记工员后,村里有空出小队长的职务时,选了他当小队长,从此吃上了公家粮;他小姐许凤莲,若不是因为能写会算,更不会在嫁人后,还能被她公公带到水埠公社,成为公社财务室内的一名小会计。
他家兄妹四人,他上面三个哥哥姐姐都吃上了公家饭!
只剩下他!
他知道他脑子没有两个姐姐的聪明,学什么都一学就会,也不像大哥小时候读过私塾,从小就识字,他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学习完了小学课本,又买了初高中课本回来。
他甚至都不敢和别人说,他居然还妄想自学初高中的课本,生怕别人笑话他。
此时和闫春香说起他有初高中的课本时,他眼睛都要不敢看她,怕惹人发笑,他一个一天正经学都没上过的泥腿子,居然妄图和他们这些知识青年一样,学习初高中的知识。
他光是想,就赧然的羞红了脖子,故作不在意的转过脸,挑着柴火目不斜视的向前快步走着,内心忐忑。
听到许凤发话的闫春香有些惊讶,她没有想到许凤发居然有初高中的课本。
但她其实对考上临河小学的老师没有任何信心。
宿舍里十九个知青,有十二三个都是高中生,她一个初中都没有读完,还是靠着老师怜悯,才勉强拿到初中毕业证的人,怎么考的过其他知青?
只是她不想认命,哪怕机会再渺茫,她也想抓出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想要努力一把,哪怕最后的结果或许并不如人意。
她太想学习了!
闫春香诧异的目光让许凤发有些不好意思,在这些城里来的知识青年们面前,从未进入过学堂正经上过学的许凤发内心是自卑的。
他腾出一只手挠了挠头,将肩上的担子换了个肩膀憨笑道:“我没上过学,只在扫盲班读过两年,书也是买的别人的,我看你学的认真,你要是需要的话,我可以先借给你。“
第207章 第207章他的话让闫春香更加的……
他的话让闫春香更加的惊讶:“你没上过学?你不是大队部的记工员吗?”
许凤发越发的不好意思了,“我是在扫盲班认了字后,自学的。”想到他和阿锦一起写作业,小阿锦给他讲题时的情景,不由的脸上有了放松的笑脸,话也多了起来,眉眼带笑地说:“我还是和我外甥女一起学的,我外甥女像我阿姐,可聪明了!她那时候才四五岁,我不懂的题她还给我讲题呢,你能想象?”
他一直对他外甥女阿锦的聪明程度感到惊叹,尤其是和阿锦一起学习的日子里,经常会感叹怎么会有这么聪明的小孩子。
他当然不知道那些知识点阿锦在现代的时候已经全都学过一遍了,他只觉得阿锦像他阿姐,他阿姐也这么聪明,不愧是他阿姐的孩子。
“许主任居然没有上过学吗?”闫春香确实不能想象,对他说的许明月和她女儿的事越发的好奇,听的眼睛都亮晶晶的。
来到这里大半年,他们这些知青最好奇的就是许明月了,只是许明月虽还住在临河大队,却每天早出晚归,他们见的极少,但对她的传奇故事听的却一点都不少。
只要和本大队的人聊天,就逃脱不了话题人物许明月,尤其是她被前夫家休离后,立刻就带着临河大队发达了起来,从最开始不入级的记工员,几年时间就升为了蒲河口农场的一把手,现在都是十八级干部了!
哪怕是他们,听了许明月离婚后,近乎传奇的晋升路,都觉得不可思议,都对她很好奇。
本地人普遍觉得,许明月本身是个带福气的人,嫁到夫家,前夫家就蒸蒸日上,成了大河以南稍有的在城里有工作的人,离婚后,前夫就过的越来越差,现在还被抓到了蒲河口农场做起了劳改,反倒是被休离回娘家的许明月,不光自己当了官,还带着全家兄弟姐妹一起吃起了公家饭。
“这不是命里带福是什么?”村里人说起这件事,就对许明月命里带福的命格深信不疑,还深深的扼腕叹息,在她十七八岁的时候,怎么就嫌弃她家穷的叮当响,还拖着老的小的,看不上她,没娶她的。
要是他们那时候娶了她,现在带着全家升官发财的,就是他们了,搞不好他们也能搞个十八级干部当当,那天许明月带着一个排的带木仓民兵回来,打的王根生满地找牙的场景至今他们还历历在目,每每想起,恨不能那个站在人群中威风八面的人是他们自己!
许凤发只要说起他的长姐就忍不住滔滔不绝,说道:“我小时候家里穷,靠我大哥一个人养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我大哥小时候还上过两年私塾,识得字,轮到我阿姐和我们时……”想到他还没出生,就已经去世的父亲,想到他小时候艰难困苦的生活,许凤发回忆起来,只觉得恍如隔世,他小时候哪里敢相信,还有如今的好生活,能够吃饱穿暖,能够识字读书?
他摇摇头,浅笑的唇角眉间露出些骄傲得意的神色:“家里除了我大哥度过两年私塾,我们姐弟三个都是自学的!”
闫春香难以想象在农村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他们姐弟几个还能坚持识字读书的场景,只觉得自己干涸的灵魂仿佛注入了一汪温水般滋润了她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