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月也做了蚊香,她的蚊香主材料用的是艾草和荔枝壳,香味清新淡雅,既能够有效的驱蚊,味道也没有那么呛。
不是她不和蒲河口的人分享艾草和荔枝壳做的蚊香,实在是荔枝壳这东西,是她车里穿来的荔枝剥出来的,平日里,它是真没有啊!
也就给她爷爷家分享一点,但也从不和他们说用的到底是什么材料。
给几个专家教授送来的就是辣蓼草制作的蚊香,几个人坐在炕上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最终不知道谁在黑暗里说了句:“睡吧。”
是真是假,今后总会知道的,已经这样了,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呢?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候他们都经历了。
大约是白天干的活实在是太累了,几个人这一晚意外的睡了个好觉,哪怕半夜仍然被惊醒好几次,可醒来后,寂静的夜里只有蛙鸣声不断的叫着。
第二天依然是在晨钟中醒来,外面又是吵吵嚷嚷一片,他们原本也是要跟着人群去干活的,结果还没走出监狱,就听到昨天那爱笑的小妇人叫他们:“你们往哪里跑啊?不是跟你们说了今天带你们去现场考察吗?”她对他们招手:“你们几个新来的,这边!”
是喊他们去食堂吃早饭,早餐吃的是红薯粥。
雪白的米粥里放着几个削了皮的红薯,还有一小碟子香辣萝卜干,萝卜干晒的干干的,外面过着红色的辣椒粉和芝麻,又香又脆。
许红菱给他们打完饭,手里拿着大木勺喊着:“吃完了还能再续一碗!”
这是蒲河口农场干部和民兵们的早餐,犯人是肯定没有大米吃的。
碗里的早餐是那样的正常,正常到仿佛距离他们上次吃到这么正常的早餐,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
回去坐的依然是许明月的乌篷船。
许明月在高顺家打了两艘船,一艘是乌篷船,另一艘是一辆修修补补过的二手船,许明月车里每个月刷新出来的物资太多,自从竹子河有了水之后,她就逐渐划着那条不起眼的小船,把她空间累积的货物往邻市那边销售出去,销售的点都是河上的船,冒充的都是海市那边过来的好货,每次都给自己改头换面,遮挡的严严实实,中途再找个无人的芦苇荡,再卸了妆,换了船,换回来。
偶尔也会带一些车里的东西回来,衣服、被褥、搪瓷盆、水果、肉……
大河以南的人,总是对邻市这个大城市有着迷一样的自信和向往,在祖祖辈辈人的口口相传中,邻市就是一个什么都有的大城,大江大河上,总有来自海市、苏市、温市等大城市来的人贩卖货物。
没有会去举报,也没有人会去追查。
大河以南的老百姓想要获得外面的物资太难了,没有票,有时候连买盐都困难,他们只怕大河上不来这样的船,每次遇到卖东西的船,都像过年一样喜庆。
想要追查就更查不到了,在河上生活的人,他们都有一手上好的水上操船的本事。
那些岸上生活的人,乍然去操船追水上老手,不翻船能平安回到岸上就已经是万幸,更别说追人了。
四年间,孟福生在这里也学会的操船,他看着清瘦,身体养回来后,居然有不小的力气,现在划起船来有模有样。
几个人都有些忐忑的坐在船上,看着河上的风景,早晨的大河美不胜收,途中经过菱角群的时候,孟福生还把船速放慢了,让许明月在水里摘菱角带回去给阿锦和小雨当零食。
这个季节的菱角又小又嫩,用指甲壳就能拨开。
船上的其他人就这么呆愣的看着这对年轻的夫妻,一个摇船,一个摘菱角,不像是一座监狱的监狱长,反倒是像芸芸众生中平淡悠然的一对恩爱情侣,让人看了不由的跟着唇角扬了起来。
到临河大队的时候还早,但大河以南的堤坝上已经密密麻麻全是挑堤坝的人了。
河堤上的人一看那熟悉的乌篷船,就知道是许明月回来了,纷纷在岸上打招呼:“许主任回来了!”
“许主任吃过了没有啊?”
“许主任回来了就多住几天再走!”
许明月也挥着手跟他们打招呼,眼睛巡视着堤岸:“你们看到红桦大哥和建军书记了吗?”
就有人指着养鸭场的方向说:“主任和书记在鸭厂那边呢!”
到了养鱼场边,他们就上岸了,许明月就指着今年刚完工的堤坝马路和那座长五十多米的石桥说:“这挑堤坝和桥就是今年完工的,那边就是炭山了。”许明月指着隔着一条套种着一千多亩红薯的河圩的高地说:“看到那块高地了没?我们就想在那块地方建个水电站!”她指着如今竹子河里丰沛的河水,“以后庄稼要是干旱缺水,就把这河里的水抽过去灌溉农田。”
她一边说着,就一边把几个人领导了新建好没多久的养鸭场。
第163章 第163章养鸭场现在已经是一片……
养鸭场现在已经是一片热闹景象,主要是有十几只母鸭子,带着八十多只小鸭仔,早上的时候,由江家村看守大门的年轻人将小鸭子们从鸭舍里打开门,十几只母鸭子便带着八十多只小鸭仔嘎嘎叫着摇摆着冲向许红桦给它们准备的疫苗早餐。
许凤发之前几年都是在研究养殖虫卵养殖鸡鹅,所以第一届养鸭场的场长并不是许凤发,而是许红桦的堂哥,年龄比许红桦都大几岁,过去在大队部便一直负责养大队部那二十几只鸭子的事情,他性格属于很老实肯干的类型,让他去做别的事情他做不好,可要说养鸭子的事,从小就养鸭子的他,对养鸭还是有几分心得。
现在养鸭场的鸭子不多,许红桦的堂哥许红松并不同意招太多人,有他和一个看大门的两个人来照顾这些鸭子足够了。
许红桦便也同意了他的想法,暂时没有为养鸭场招人。
许红桦此时之所以在养鸭场,是因为小鸭仔们来到养鸭场到了该做疫苗的时候了。
此时大河以南还没有兽医,市面上很多防疫的疫苗针还没有出来,只能用土房子给鸭子们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