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天色渐白,月光褪去,厚重的云层里透出一缕晨曦。廊檐上残雪未化,滴水声极轻,仿佛整座宅邸都在沉眠。
我坐了一夜,膝盖早已麻木,背后倚着的墙面冰冷发潮,灯芯烧尽,油灯熄了。
我想我应该要起床了。
院子外传来几声细碎的脚步声,我想着便起来披了件外衣,绕过主道,走向后院深处的偏屋。
那是族中设立的临时收容所,一间本用来放置军需的旧仓,战后改造为孩童的栖身之地。他们都是宇智波的孩子。父母死在战场上,家系残缺,家中只留下他们一人。
没有人怠慢他们,也没人有余力去安排。那些老一辈的长者自顾不暇,族中年轻人不是忙着养伤,就是奔波于战后的清点和防备,谁都没有余力,也无意多看这些孩子一眼。
房檐下挂着几串风铃,是哪个多余的人系上去的,随风轻响,响得我心烦。
推门进去时,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带着稻草味与布料的霉味。室内尚未苏醒,零散几张草席上,孩子们缩成一团,彼此依偎着睡着,身上盖着裁剪过多次的旧棉被。
有一个小男孩醒了,迷迷糊糊地坐起来,揉着眼睛看我。我不动声色地与他对视几秒,低声道:“继续睡。”
他点了点头,又慢慢躺下去,把被角拉过鼻尖。
我走到最角落的位置,那里支着两张被打断腿脚的矮床,围着一层帘布。帘内两个孩子,烧得脸颊通红,正断断续续地喘着气,旁边只放了一碗冷掉的药汤和一条湿毛巾。
我停了会儿,蹲下身,替那孩子换了毛巾,理了理盖在他身上的被子。小手滚烫,纤细得不像话,骨头凸出皮肤,一触就怕折了。
他似是察觉到什么,睁开眼看我一下,又闭上了。
我没说话。
这地方已经不适合再收人了。人太多,药不够,布不够,照看的人也不够。斑派了几个族人轮班,多是刚退下来的轻伤兵,连自己都顾不过来,还要负责喂药、熬粥、止泻、抹药。
前线需要人,议会需要人,后方也需要人,所有地方都在要人。可“人”这东西,不是凭空长出来的。战争不会种田,也不养孩童。
我站起身,拉好帘布。
走出屋时天已大亮,风把屋檐的雪簌簌吹落,砸在阶前石板上,碎成一滩湿白,我抬眼望了望灰蒙天色。
这场战争明面上接近了尾声,但我们什么都没赢。
和平不是种下种子就会开花的东西。土地不属于我们,粮仓不属于我们,连这些孩子的命,都还悬在一根线的末梢上。一旦风向变了,线就会断。
就算泉奈还活着,就算斑现在就答应与柱间停战,就算我们把战场彻底清扫干净……
这些孩子,还是会被这个世界抛弃。
我想着那几双眼睛。沉默、内敛、警惕……他们生来就是宇智波,生来就被放进了战争的轨道。
但这不该是孩子们的命运。
我低头看了看他们脚下踩出的土路。院墙另一边,是一片废弃的荒地。那是曾经用来种菜的地方,如今荒草遮没。
我们征战多年,掠夺敌人、消耗自我,胜利之后却连一碗粥也要从敌人尸骨中翻出来。
这些孩子未来要活在什么样的族里?一个连自己的下一代都没能力安排的族群,还能坚持多久?
如果现在不做点什么,几年后,这些孩子是不是也会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倒在下一场我们无法避免的战斗里。
我站得太久,脚底已被寒意浸透。檐下的风被院墙阻了大半,却仍从衣角钻进骨缝里,一丝一缕地勒紧。
我才注意到有个小孩在远处的角落,那孩子站在地里没动,一眨不眨地望着我。
她是昨天那个拉住我衣摆,叫我“斑大人的夫人”的女孩。
我当时顿了一瞬,随后低声答她:“我不是。”
我本以为这事就此翻篇了,可是现在她站在这儿,一声不吭地望着我。
或许……她们并不需要什么确切的头衔。她们只是太小,太孤单了。战乱从她们指缝里剥去了父母和童年,也没留下任何可供理解的东西。
她们需要的是一个不会走的背影,一个愿意俯身倾听的眼神。
我垂下眼。这些孩子从未参与过战争,却要继承我们留下的一地残垣。
他们会被养大、训练、丢上前线,成为下一个我、下一个泉奈、下一个斑。重复的战与死,会继续吞噬下一代、下下一代。
也许,终有一日这个轮回会被打破。但至少现在,我得先想办法让他们活下去。
哪怕只是一碗热粥、一片棚顶、一块可以种出粮食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