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身,无视了身后花里胡哨的电子屏,走到旁边一块旧黑板前,拿起一根粉笔。
“第一笔账:投入。”
他在黑板上写下“投入”二字。
“没错,电动船改造,比同吨位柴油船贵20。一艘千吨级,大概贵50万。”
台下一片死寂。这是承认了?
“但是!”孟远的声音陡然拔高,
“国家绿色航运补贴15,地方政府配套补贴5。加起来是多少?20!这50万,国家替咱们出了!”
他回头,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
“至于电池,我们搞‘零首付’融资租赁,一分钱不用掏。请问,我们的前期投入,比柴油船多了一毛钱吗?”
台下,蒋师傅的眼睛亮了。
“第二笔账:运营。”
孟远写下“运营”二字,转身看向众人。
“千吨船,一年跑十万公里,烧柴油要多少钱?”他自问自答,“行情价,一百万打底!”
“用电呢?加上电池租金,一年总共——二十五万!”
他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100万”和“25万”,中间画了一道刺眼的斜杠。
“一年,光能源就省下七十五万!柴油机每年大修保养的钱我还没算!我们的电机,终身免维护!”
“一年省七十五万!”
人群中有人失声喊了出来,呼吸都变得粗重。那不是一个数字,那是一套房!
彼得·陈的脸白了。
“第三笔账:未来。”
孟远丢掉粉笔头,拍了拍手上的灰。
“国家要搞碳中和,各位比我懂。以后排黑烟的船,可能要交碳税!交多少?只会越来越多!”
“而我们呢?零排放!不但不交钱,国家还可以给‘碳积分’奖励,这玩意儿能卖钱!”
“一边是每年几十万的罚款,一边是每年几十万的奖励。这一进一出,鸿沟有多大?”
孟远环视全场,竟然没有一个人反对。
“各位都是生意场上的老前辈,这笔账,谁比谁会算?”
“我算清楚了!”
蒋师傅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站起来,满脸通红。
“孟总!别说了!我那三条船,全改!现在就签意向书!我排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