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船刚抵达上海港码头,就引来一片议论。
岸边,一个怀疑论者,跑船三十年的老船东“老何”,正跟身边人嘀咕:
“看着吧,换电池,人工作业加吊装,没半小时下不来。我加一箱油也就这点时间,他这算什么优势?”
话音未落,码头上一台巨大的自动化吊机动了。
机械臂精准地探下,抓住船上那个蓝色、耗尽电量的“电箱”。
【抓取】【起吊】
【平移】【放置】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多余的晃动。
紧接着,它抓起旁边那个早已满电的绿色“新电箱”。
【抓取】【起吊】
【平移】【嵌入】
“咔哒”一声轻响,精准入位。
整个过程,安静的只听得到风声和江水拍岸的声音。
码头边,一个巨大的电子计时器上的数字,在这一刻定格。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死死盯着那个数字。
老何的嘴巴,一点点张大。
【4分58秒】
全场死寂,几秒后,人群中爆发出惊呼声。
老何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睛,掏出手机,打开计算器,手指哆嗦着,好像那不是手机,而是什么烫手的山芋。
他身边的年轻人好奇地问:“何叔,您算什么呢?”
老何没理他,喃喃自语:
“我那条船,加满一次油,从进港申请、排队、加油、离港……最快也要五个钟头……”
“他这个……不到五分钟……”
“跑一趟南京到上海,我烧油的成本大概一万二……他用电,据说不到五千……”
“我……去!”
老何猛地抬头,像看怪物一样,看着那艘已经准备返航的“长江一号”,爆了一句粗口。
“这他么的不是船!这是印钞机啊!”
这一刻,那些欧洲记者脸上的微笑,彻底僵住了。
他们终于明白,孟远根本没兴趣在日内瓦的会议室,跟他们辩论什么规则。
他用这震撼人心的“四分五十八秒”,在黄浦江上,当着全世界的面,给了他们一记最响亮的耳光。
那记耳光,响彻了全球航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