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得去京城。我豁出这张老脸,去敲一敲西长安街那扇门,看看能不能约到真正能拍板的人。”
孟远在电话那头,声音平静而有力。
“我等您消息。”
一周后,京城,西长安街,国家发改委。
灰色的大楼庄严肃穆,走在铺着红毯的走廊里,王建军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领带,手心竟有些冒汗。
他转头看了一眼身旁的孟远,这年轻人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仿佛要见的不是什么大人物,而只是一个普通的长辈。
“老弟,说实话,”王建军压低声音,“我跟船货打了一辈子交道,今天走进这道门,还真有点腿软。”
孟远笑了笑,轻声回道:
“王老哥,我们不是来要钱的,是来送一份足以载入史册的功绩。该紧张的,不是我们。”
王建军一愣,随即也释然地笑了。
是啊,他们手里的,是王牌。
推开那扇没有挂牌的厚重木门,一股混着茶香和烟草味的空气扑面而来。
会议室里,长条会议桌的首位,一位头发花白、神情严肃的老者,缓缓将手中的报告放下。
正是王建军托了多层关系,才约到的,能为这个项目拍板的——周老。
周老没有看报告的作者孟远,目光直接落在了王建军的脸上。
“建军同志,这个电动长江的方案,我看完了。”
老者声音不高,却让王建军的背脊瞬间绷紧。
“但是,”
周老话锋一转,终于看向了坐在王建军身旁的孟远,那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青年。
“方案里,从上游水电站的储能配套,到沿江密布的换电网络,再到数万艘船舶的电动化改造,零零总总加起来,初期投入,不会低于一万亿。”
周老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在桌上点了点。
“小孟同志,我就问一个问题。”
“钱,从哪儿来?”
王建军只觉得脑袋里一声巨响。完了,上来就是最致命的王炸。
他几乎是哀求般地看向孟远,眼神里的意思是:你可千万别说让国家出钱这种蠢话!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连空调的送风声都显得格外刺耳。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孟远身上。
孟远脸上没有丝毫的紧张,他迎着周老的目光,开口了。
“周老,您问到根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