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董,技术和产品,只是船运革命的入场券。”
“真正要争夺的,是这个换电网络的定义权和控制权。”
“这笔钱,很多人会抢着投。但这个牵头人……”
孟远微微一笑,内心吐槽早已翻江倒海:“老狐狸终于问到点子上了,就等你入局呢。”
“非您莫属。”
王建军瞳孔一缩,盯着孟远足足半分钟没有说话,像在消化这四个字蕴含的惊天信息。
“我?”他干涩地开口,声音嘶哑,
“孟董,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你这是要把我,绑上你的战车啊!”
“不,”
孟远摇了摇头,笑容不变,“是邀请您,来当这艘未来巨轮的船长。”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诚恳:
“远新集团有技术、有产品,但我们终究是外来者。而您,王董,您的航运公司,才是这条大江真正的龙王。没有您振臂一呼,沿江的港口、船东,谁会信我们?”
这番话,捧着说,却句句是实情。
王建军心中的惊涛骇浪渐渐平息,他一辈子都在江上讨生活,从一个水手干到董事长,
从未想过,自己还有机会,去掌舵一个足以改变国家能源格局的大事业。
“好小子……你这张嘴,比你的电池还厉害!”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干了!”
“这事,我接了!但丑话说在前面,光凭我们两家,这是痴人说梦。我们得拿出一份让天王老子看了都得点头的方案!”
接下来的一个月,远新集团和武江航运的会议室灯火通明。
双方组成了联合项目组,不断推演和测算。
从上游水电站的储能配比,到沿江数百个港口的换电站选址;
从不同吨位船舶的改造方案,到整个换电网络的运营模型
当一份份报告汇总,最终形成“电动长江”绿色能源终版方案时,一个惊人的数字,出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初期总投资,估算——一万亿!
看到这个数字,就连王建军这样的枭雄,也倒吸一口凉气。
他拿着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在办公室里踱了整整一夜。
天亮时,他拨通了孟远的电话,声音里带着无法掩饰的疲惫与亢奋。
“老弟,这份东西,已经不是商业计划了。”
“它是一份国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