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瑶小心翼翼地在朝着里面走着。
她越看眼睛越亮,这空间比她预想的还要大得多!
虽然有些旧,但是打扫打扫就好了。
“真大呀!”
阿茹娜惊叹道,在空旷中甚至能听见她轻微的回音,“这能放多少兔子笼啊!”
“地方是绝对够了”,陈以南环顾了一圈,搓了搓冻得有些发红的手,“就是条件差了点,得好好收拾改造。”
“不怕破,怕没地方!”
李书瑶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激动,她快步在仓库走动,想象着这里如果要改造成兔舍的话。。。
窗户得要糊上,这个时候没有双层玻璃,就用塑料膜顶一顶,透光还保温。
屋顶的瓦片,把掉的地方补一下就行了,花不了几个钱。
她一边想象着一边走着,又在左侧一堵墙边停下了。
“左边靠墙,咱们可以摆两排兔笼架子,中间留走道,方便推车喂草料、清粪。笼子要分格做,母兔、公兔、幼兔、待产兔,都得有单独的区间,特别是待产母兔,得在背风最暖和、最安静那头,单设产房区,还得配上专门的保温产箱。。。”
见李书瑶在念叨着兔舍的设计,陈以南立刻快步上前学习。
李书瑶讲得起劲,手舞足蹈的,眼睛中满是亮晶晶,陈以南一时之间也被感染了。
他好像也透过李书瑶的描述,看见了兔舍光明的未来。
“右边这一大片空地,可以设置成活动区,以后要搞行为观察、分群饲养,得有几块大的隔离活动场;旁边还得辟出工具间,放草料粉碎机、铡草刀、消毒喷雾器什么的,对了,最里头那个角落,还得弄个小隔离室,引进种兔或者发现有病的,得先隔离观察,这钱不能省。。。”
李书瑶继续比划着右边的空间安排,她的畅想细致而具体,几乎涵盖了规模化养殖每一个环节的空间需求。
就连一知半解的阿茹娜,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陈以南则是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许。
他知道李书瑶不是空谈理想,而是非常实际地在考虑每一个环节的硬性需求,这正是技术推广落地最需要的素质。
“这改造。。。听着工程可不小啊!”
陈以南听完,估算了一下,“砖瓦木料水管铁丝网,再加上人工费,光是把这仓库拾掇成能养兔子的标准化兔舍,估计就得从那四千块里划拉出一大笔。”
李书瑶也冷静了些,点点头:“这确实是大头,但这是基础,地方弄不好,规模上不去,技术改良根本无从谈起。”
“兔子繁殖快,地方小了,很快连转圜的空间都没有,而且环境差,兔子应激、生病、死亡率会飙升,这笔投入虽然大,但值!”
她语气坚定,前世多年的养殖经验告诉她,基础建设该投入的绝不能省。
看完新场地,三人满怀希望地锁上仓库大门,顶着越来越大的风雪往回走。
虽然寒风刺骨,但李书瑶心里却是一片火热。
有了这方舞台,她的养兔事业,算是要步入正轨,那些酝酿了许久的计划,终于不再是纸上谈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