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此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人工种植了,再过几代,甚至会成为贡品之一,毕竟甜味,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追求嘛。
因此,哪怕李建成不知道甘蔗是什么,一听说可以制糖,也坐直了身子。
糖啊。
此时的糖主要是饴糖、红糖、石蜜。除饴糖由米麦制成,别的其实已经开始利用甘蔗了,但是,因为制作工艺还很原始,味道和口感都粗糙,基本上不在贵族的食用菜单上,还是在甘蔗产地更为常见。比如,武德五年的岁末李渊要主持祭祀祖先和神明,用的还是饴糖。
此外,常见的贵族们餐桌上的甜味来源,还有蜂蜜。但蜂蜜不适合高温烹饪,而此时的人还是挺喜欢在菜里加甜味的,也有炫富功能,所以糖的地位还是很重要。
没有人会拒绝糖,即使是日常饮食已经不缺糖的李建成,也知道糖的重要性和价值。
原本对于找茶树不是很积极的他,此时也被调动了起来。他当着李妙真的面就叫了几个人过来,都是年少时李渊分给他的家仆或者他们的后代,跟随李建成多年,也曾上过战场。
这些人,有的李妙真见过,有的没见过,而李建成也很大方,直言这些人就给她用了,有什么需求,直接和他们说就可以。
这些人的忠心程度毋庸置疑,当然,那是对李建成或者说魏王全府的,而不是对李妙真。不过,李建成既然说这是给她用的,那就证明,她能使唤得动他们了,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信任他们。
说实在的,在李妙真给自己塑造了一个得神眷顾的形象之后,李建成虽然对她多了几分重视,但基本是口头上说说,真的给她得用的人力资源还是头一遭呢。
当然,李妙真对李建成给的人会重用,但也不会完全撒手不管。
因此在来找李建成之前,她已经问乳母安媪要了她的两个儿子,即长勤和长顺。
这才是完完全全属于她的人,毕竟,在李妙真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庄子后,郑观音已经把她娘家、夫家和她自家的几十号人口都划给了李妙真。
等李妙真大一点,他们的身契也给了她。这些人已经为李妙真名下的庄子和封地干了好几年活,可以说是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李妙真。
而找甘蔗这件事,风险性相对不会很高,若是做成了功劳也大,再加上安媪家已经长成的两个儿子文化水平不怎么样,身体素质却很好,去做这件事,的确是比较合适的。
而李建成给的这些人,李妙真肯定不可能让他们次次去那么远的地方奔波,更不愿意让他们掌握了这条商路,那最好是先让他们带着安媪的儿子跑一两趟,等他们学会了,就可以放心让自己人组织这件事了。
有点过河拆迁,但,其实对李建成给的这些人来说,也不亏,她准备了很多方案,总会给可用的人找个合适的去处的。
等李妙真从李建成处回去,安媪也带着长勤长顺过来了。
不同于阿桃这个贴身侍女,李妙真对于安媪的这两个儿子就很生疏的。但到底是喝过同一个人的母乳,而且此时的这种关系虽然有主仆之别,亲近和信任也是不言自明的。
因此,李妙真对他们交代了更多东西,很多都是她从系统论坛里找网友搜集的信息,还包括未来科研工作者对此时的剑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推测,以及当地的一些植物分类。
李妙真并没有给他们写下来,而是让他们死记硬背背下来,在出发前的这段日子尽快完全记住。
不管怎么说,在此时的官府都还没有整理出如此详细的信息之前,她还是不想表现得太特别的。
因此,连李建成给的那几个人,她都没有告诉。当然,等他们从剑南一带回来,这些人肯定能发现一些特别之处,但没有落在纸面上,问题就不大,而且他们发现了也只是会和李建成禀告。那又如何呢,李建成会给她找好借口的,无外乎是仙人透露。
在李妙真忙忙碌碌安排上百号人出发去南方的时候,突然得知消息,李孝恭间被李渊任命为平定江淮地区叛乱的元帅,李靖被任命为副元帅,即将率兵讨伐杜伏威部将辅公祏。
她之前已经在系统里保存的史料中看过这段记载,这次平叛很顺利,基本是到了明年三月左右,战事就平定了,被割据在外的江淮地区也将纳入大唐的版图。
如果不是李建成如今身份敏感,她还有点想让手下的人跟着蹭蹭军功啥的,不说能杀几个叛军了,就她手上的山川河流分布图,当地可药用、可食用、可用作毒物的植物等,完全能给战事带来很多帮助。
但此时却不行了,插手军务会戳了李世民肺管子的。而且,以李孝恭和李靖在贞观年间的待遇,这俩心里应该是向着李世民的。
她有点可惜,但又很想做些什么,不说能得多少好处,能减少伤亡也行啊,她毕竟是受百姓供养的食利阶级。
唔。。。。。。或许可以利用系统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