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风前絮 > 太子托于人臣(第2页)

太子托于人臣(第2页)

黄龄老了,腰腿不便,特赦免行大礼,陶然却端正跪下:“微臣见过皇后娘娘。”

朱慈还未站定便说:“陶大人快起来,以后见到本宫,不必行此大礼。”

她站定,又朝黄龄道:“大学士辛苦了,近日焘儿功课如何?”

黄龄颔首颤声:“禀娘娘,太子很是乖觉,臣日讲《史经》《帝训》,今日奉二,是讲授经筵之日,只是。。。只是。。。。。。”

他似是有些为难,朱慈笑道:“大学士但说无妨。”

他声音嘶哑,有些累了,却仍旧苦心:“依臣之见,太子虽处处用心,于写字一事上却始终不见进益。臣已命侍读教他临摹名家书法,以策论试之,不想这答卷。。。。。。哎。”

黄龄似是恨铁不成钢,无奈地甩了甩袖。

这样子逗得朱慈和陶然都笑了,朱慈咳了半晌,笑道:“大学士已登堂入室,你的境界岂是一介黄口小儿可比?焘儿的牙都还未换全,照本宫说,应该多教些风雅的诗词,涵养兴味,这史经帝训的,莫说他,连本宫都要听得头疼了。”

言语间,太子已换好了短衣,随武教习出来,见母亲和老师都在这,方行礼道:“儿臣见过母后,太师公。”

朱慈笑道:“快起来吧,到母后这儿来,少一天老气横秋的样子。”

祝焘闻言立时变得活泼了,笑着跳起来,一蹦一跳地撞到朱慈怀里,朱慈笑道:“这孩子,大学士累了,本宫差人送你回去。”

“是,”黄龄有些驼背。

朱慈又道:“百济进贡了高山鹿茸,本宫差人给学士送去。”

“是,老臣谢过皇后娘娘。”

黄龄被人搀扶着走后,朱慈对儿子道:“快见过陶侍读。”

祝焘闻言,又立刻恢复了恭俭让的模样,弯腰行礼:“陶侍读。”

陶然慌忙回礼:“太子生受。”

“好了,”朱慈笑道,“今日也算见过了。焘儿,这位陶侍读是今朝连中三元之人,学养深厚,今后你就好好跟着师父,学习文化教养,有事要多多请教,言语间不得失了礼数。”

“是,”太子恭谨。

朱慈又对陶然笑道:“太子要去棹舟,陶大人可愿随本宫前去看看?”

陶然自是不会拒绝,涵身回礼:“微臣遵命。”

讲武殿内含一方坤林湖,风光极好,水波湖静,风林四围。平日里用作禁军练兵之处,太子到时,众人皆会避开,让出好大一块空地予他。

此时,远远望去,除了几列兵士在练习射术,周遭倒也清净,并无奔马沙场之声。太子已随教习上了船,几人围着揽着,比皇后不在时更是认真了几分,太子却好似总是不能找到操舟的诀窍,左摇右晃,更似是怕水一般不可自持。

皇后看了一阵,确认平安无碍后,方也不大去管了,只和陶然漫步湖边,叫一大行人远远跟在身后。

她仍旧有些咳嗽,绢帕捏在手里,对陶然道:“本宫身子近日犯疾,冲撞了大人。”

陶然慢了半个身位随在一旁,忙道:“皇后娘娘哪里话。”

“本宫这儿子,哎,”她有些慨叹,“想必陶大人也看得出来,是个实心眼的孩子,旁人说一总是不敢提二的,众人皆道太子稳重,本宫却希望,他做个有想法的人。”

陶然道:“娘娘远见,只是太子如今还小,未能见得将来的变化。有娘娘这样的母后言传身教,太子自会心志坚毅,处变不惊。”

朱慈笑道:“你很会说话。”

他行礼:“微臣不敢。”

朱慈站定,身后的侍从便也远远立定,不再跟上来:“陶大人,本宫对你寄于厚望,你可知何意?”

陶然颔首,心中有些不定:“微臣未知,还请娘娘明示。”

“本宫出身平民,只有太子这一个儿子,虽是得陛下厚爱,但朝中之变,惶惶的不只是百姓,还有本宫和太子。这些年来,本宫身体一直有恙,又没有外戚支持,这颗心,怎么能安定下来呢?”

这话说得昭然,陶然越发周全了礼数,劝慰道:“娘娘得皇上圣心,何苦作这样的悲念?微臣力薄,娘娘这样说,倒叫臣不敢多言了。”

朱慈凝视他半晌,又咳了几声,似是有些面上发热。

陶然忙道:“娘娘身体不适,还请回鸾坐下说。”

她摇摇头,又道:“本宫是爽利之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陶大人,你的身世本宫非常清楚,你在朝中也无根基,和本宫一样,不是吗?”

陶然有些慌乱,鬓角发丝吹出官帽,随风荡漾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