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 4050(第36页)

4050(第36页)

李世民想了想,灵机一动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叶腾那日不是说,他会在五月中旬献城给我们吗?到时秦国也要发兵过去接收,不如就让桓猗去吧。”

秦王有些奇怪地看着他,

“桓猗先前也跟李牧数次交锋过,对方防守虽十分厉害,秦军却也能跟他打个僵持平局,你为何如此担忧宜安之战?”

李世民紧紧皱起眉头,

“因为骄兵必败,这一趟,跟以前的局势完全不同啊!桓猗刚刚斩杀了赵军十万人,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以他的性子,必会放松警惕。

而李牧面对如此大仇,他带军复出的第一战,必会想尽办法剿杀秦军、以重振赵军士气阿父,孩儿以为这一战事关重大,只有王翦带军才是最稳妥的!”

秦王认真思考了一会儿,摸了摸他的小脑袋,

“确实有几分道理,我儿的兵书倒是没白读。当年长平一战后,三十万燕军趁虚而入想攻下邯郸,却被廉颇带着愤怒的数万赵军一路反攻,最后甚至打到了燕都蓟城,可见哀兵必胜啊。”

而李牧的战力有多凶悍,秦军早就领教过了,领着哀兵的他,若是对上领着骄兵的桓猗这一仗,确实对秦国大大不利!

说完,他立刻吩咐人召王翦和桓猗前来。

李世民悄悄松了一口气。

按照史书的记载,这趟本该发生在秦王十四年的宜安肥下之战,会以李牧成功为赵国复仇、斩杀桓猗和十多万秦军结束!

他前世悉心研究过历代将领的用兵特点,对王翦的风格也了若指掌:

此人从不贪功冒进,发兵前必会先治粮道、勤操士卒、稳固后方,以“先胜后战,谋而后动”的沉稳耐心,静待最合适的时机。

正因为这样,极擅示弱诱敌、事先设伏、奇计百出的李牧,后来在对上稳如泰山的王翦时,战事才会持续陷入胶着之中——

然后,他就死在了离间计里…

想到离间计,李世民忽而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如果没猜错的话,郭开上回行了个一箭双雕之计,一边把李牧派来赎人,一边派人秘杀了赵高。

他这么做,无非是想借机嫁祸李牧,一举除去两个眼中钉。有他在一旁设局进馋,赵王真会再派李牧上阵吗?

不,以赵王妒贤嫉能、提防武将的心性,如果李牧这趟真上了战场,那才叫不正常!

李世民赶紧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了秦王,回到侧殿后,他展开白纸给李牧回了一封信,在信的末尾告诉对方:

如果李牧这次要上战场,不管遇到任何危险,请及时向秦军主将求助!

李牧收到孩童的信后,很认真地看了两遍透着稚嫩的笔迹,眼中闪过一抹感动,也有几分遗憾。

秦国战书已下,秦赵马上又有一场战事在即,王上终于肯让他重归主将之位了。

没想到这天真的孩子,竟以为他会败给桓猗,还特意叮嘱他,到时可以拿着这封信朝秦军求助可见他是何等的善良单纯。

只可惜这一次,他的目标却是杀秦将,斩秦军!

他怀揣着这封来自“韩国”的信,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下了丹墀玉阶。

赵王居高临下站在殿上,恨恨远眺着他的背影,

“此人明知寡人的太子喜欢赵高,却在两国谈判之际暗中杀了对方,害得璟儿现在都不肯原谅寡人!可见他心思狠毒,居功自傲,半点也不把寡人放在眼里,相国又何必执意要派他去迎战秦军?”

郭开眼中精光一闪,笑眯眯上前一步,

“先王临终前一再遗嘱臣,说李牧是我赵国的社稷之臣,就算赵王能换,李牧这赵国第一大将,也绝不能换啊”

赵王怒气冲冲砸下一个玉杯,霎时摔得四分五裂,

“先王早就老迈昏聩了,相国正值盛年,难道也老迈昏聩了不成?”

碎片是朝左边砸的,并未伤及站在中间的郭开分毫,他却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悲声大呼道,

“臣是为王上而生,亦为王上而死的,纵便臣老迈昏聩到了连亲子也不认识的那日,也仍会记得王上啊!”

赵王大喜,急忙走下来扶起他,

“寡人方才太过激动了,还请相国勿怪!但这李牧着实太可恨,他仗着是先王的旧臣,又有些军功在身,便百般不把寡人看在眼里,寡人确实不想再让他掌军了”

此次扈辄大败身死,邯郸人人皆称李牧才是赵国基石,甚至,还有刁民敢嘲讽他眼盲心盲,错把鱼目当珍珠

他命人抓了几个刁民来斩首以儆效尤,早就下定决心,绝不会再给李牧扬名立威的机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