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点头,心中安定下来。
周五上午,林悦穿着一袭淡蓝色的职业装,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对面是记者陈晓,一位看起来三十出头的女性,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手中拿着录音笔和笔记本。
“林老师,感谢您接受采访。”陈晓微笑着说道,“我们这次采访的主题是‘新时代心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您能先简单介绍一下‘未来心理教师培养计划’的核心理念吗?”
林悦微微一笑:“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希望让心理教育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实践案例的积累,以及跨学科的融合,让心理教师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从而帮助更多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陈晓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听起来,这个计划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创新,更是实践上的突破。您能举一个具体的案例吗?”
林悦翻开周晓琳准备的资料,指着其中一页:“比如这个湖南的案例,一名初中女生因为长期遭受校园欺凌,导致严重的社交障碍,甚至无法正常上课。心理教师通过团体辅导、同伴支持、家庭沟通等多方面干预,最终帮助她逐步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陈晓眼神一亮:“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您觉得,这类心理问题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吗?”
“非常普遍。”林悦语气坚定,“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面临的压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影响,往往让他们陷入情绪的漩涡,而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他们、引导他们的心理支持系统。”
“所以,您希望通过这个计划来改变现状?”
“是的。”林悦点头,“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心理教师培养模式,让心理教育真正落地,真正帮助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
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束后,陈晓起身告辞:“谢谢林老师,今天的采访让我对心理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林悦送她到门口:“谢谢您的关注,希望这篇报道能让更多人看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回到办公室,王璐立刻迎上来:“采访顺利吗?”
“挺顺利的。”林悦笑了笑,“陈晓是个很专业的记者,提的问题都很深入。”
“那她什么时候发稿?”
“应该下周。”林悦坐回座位,看着窗外的阳光,“等文章发出来后,我们再组织一次线上分享会,让更多一线心理教师参与进来。”
王璐点头:“好,我这边安排。”
就在这时,周晓琳匆匆走进来:“林老师,广西那边的试点学校发来反馈,说新课程试行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尤其是焦虑和抑郁的比例下降了近三成。”
林悦眼睛一亮:“真的?”
“是真的。”周晓琳递上一份报告,“这是他们整理的数据,还有部分教师的反馈。”
林悦接过报告,仔细翻阅,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太好了,这说明我们的课程设计确实有效。”
周晓琳轻声说道:“林老师,你说,我们是不是真的能改变些什么?”
林悦望着窗外,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温暖而坚定。
“是的。”她轻声说道,“我们已经在改变。”
林悦回到办公室时,已是傍晚六点。夕阳透过百叶窗洒在桌面上,拉出一道道金色的光影。办公室里只剩下王璐和周晓琳,两人正坐在会议桌旁,一边吃着外卖,一边翻阅着资料。
“林老师,您回来啦。”王璐抬头看见她,赶紧放下筷子,“我们等您一起吃饭的,但您一直没回来,我们就先吃了。”
林悦笑了笑:“没关系,我刚才去见了一个合作单位,耽误了点时间。”
周晓琳递来一份文件:“这是广西那边传来的视频初稿,他们已经录制完成,正在剪辑,这是他们发来的样片链接。”
林悦接过文件,打开电脑,点击链接。屏幕上出现了一段视频:一位心理教师站在教室里,正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表达练习。画面切换到学生们的反馈,接着是教师的分析和总结,最后是课程设计的专家点评。
整体节奏流畅,画面清晰,情感真挚。林悦看完后,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广西那边的老师很用心,视频内容真实,能引起一线心理教师的共鸣。”
王璐一边收拾餐盒一边问:“那我们这边要不要也拍一段示范课视频?毕竟我们是项目的核心团队,也应该有代表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