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岗位都是这样。
县官且不如现管,有些地方,找领导没用,但找保安队长有用就是这个道理。
“没事,刘教授,我顺道过去看看是什么情况吧。”方子业随手道。
方子业是真的很久没有做过手法复。。。
林悦看着手中的报告,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试点学校的数据反馈,是他们努力的最好证明。她知道,这只是开始,但这个开始,足够坚定她的信念。
“晓琳,”林悦抬起头,目光坚定,“你尽快整理一下这份报告的核心数据,我们可以在下周的线上会议中分享给其他试点学校的心理教师。”
周晓琳点头:“好的,我今晚就开始整理。”
林悦又补充道:“另外,你联系一下广西那边的负责人,看看他们是否愿意录制一段视频,分享一下课程实施的经验。”
“没问题。”周晓琳转身离开办公室,脚步轻快。
王璐这时也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林老师,华南师大那边的研究生已经完成了第一批视频脚本的初剪版本,您要不要看看?”
“当然。”林悦点头,“发到我邮箱吧。”
王璐应声离开后,林悦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这段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她有些疲惫,但内心却异常充实。
她知道,这个项目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落地、生根,并开始发芽。
几分钟后,电脑提示音响起,王璐发来了视频链接。林悦点开链接,屏幕上出现了一段剪辑好的教学视频片段:画面中是一位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表达,随后是学生的反馈、教师的分析,以及一段由专业教授进行的点评。
视频节奏流畅,内容真实,画面与字幕搭配得当,专业而不失温度。
林悦看完后,在群里发消息:
【林悦】:视频初剪完成得很好,张浩的剪辑功底很扎实。接下来可以进入第二轮修改,加入广西试点的数据反馈部分,并安排一线教师访谈片段。
**陈雪**:明白,我们这就联系广西那边的老师。
**张浩**:我会调整视频节奏,确保重点内容突出。
林悦看着群里的互动,心中安定。团队的执行力和协作能力,是这个项目成功的关键。
她正准备起身去会议室和研究生们进一步沟通,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信息:
【林老师,您好,我是《教育周刊》的记者陈晓,想采访您关于“未来心理教师培养计划”的相关内容,不知您是否方便接受采访?】
林悦微微一怔,随即回复:“可以,不过需要安排时间。”
对方很快回复:“谢谢林老师!我们这边希望本周五上午十点进行采访,地点由您定。”
林悦沉思片刻,回了个“好”。
她知道,媒体的关注,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如果处理得当,可以为项目带来更多资源和影响力;但若稍有不慎,也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她将采访安排发到工作群里:
【林悦】:各位,本周五上午十点,我需要接受《教育周刊》的采访,主题是关于我们的项目。请大家提前准备一些资料,特别是课程设计的亮点和实际案例。
王璐立刻回复:“明白,我这边整理一下课程设计的成果报告。”
周晓琳也回复:“我准备几个典型案例的摘要,方便采访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