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沉默片刻,缓缓打开账册,细看之下,脸色逐渐阴沉。
良久,他才开口:“纪纲……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朱?低声道:“陛下,纪纲掌管锦衣卫多年,若任其继续盘踞高位,恐朝廷动荡,社稷危矣。”
皇帝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来人,即刻拘捕纪纲,交由司礼监审理!”
旨意一下,满朝震惊。
纪纲被拿下之时,仍不肯认罪,高呼冤枉,但面对账册与密信,再无狡辩余地。
三日后,皇帝下旨,革去纪纲一切官职,抄没家产,并将其押赴午门斩首示众。
纪纲伏诛,朝野震动。
而随着他的倒台,燕王一党亦遭受重创,不少依附其下的官员纷纷被牵连,或贬谪,或罢免,朝中局势为之剧变。
朱?也因此名声大振,成为朝中少数敢于直面皇子权势的大臣。
然而,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因为,燕王尚未动手。
……
纪纲死后不过五日,边关急报传来??辽东总兵、燕王旧部徐宁突然率军南下,声称“清君侧”,讨伐“奸佞”。
京师震动!
皇帝震怒,下令兵部紧急调兵布防,同时召集朝臣商议对策。
朱?得知此事,心头一沉。
这并非偶然,而是早有预谋。
燕王此举,显然是趁着朝局未稳之际,发动突袭,欲逼迫皇帝退位,或另立新君。
“燕王终于按捺不住了。”张赫在府中叹息道。
朱?目光坚定,“既然他要战,那就战吧。”
他连夜入宫,面见皇帝,提出应对之策:“陛下,燕王此举,实为叛乱。若不迅速制止,恐动摇国本。臣建议,即刻调遣京营精锐,扼守要道,同时诏令各地勤王,围剿燕军。”
皇帝沉思许久,最终点头,“准奏。”
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而朱?,也将在这场风暴之中,迎来人生最严峻的考验。
朱?站在国舅府的庭院之中,望着夜色下的天际。辽东战报传来已有三日,京师戒严,宫中更是气氛凝重。燕王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实则是公然谋逆。皇帝虽已下令调兵布防,但朝中仍有诸多大臣心存观望,甚至有人暗中与燕王府往来,意图在乱局中谋求私利。
庄树匆匆走入庭院,神色严峻:“国舅爷,方才属下收到密报,燕王已命其心腹在京城四处活动,试图策反京营将领,并联络几位朝中重臣,欲在内部制造混乱。”
朱?眉头紧锁,“果然如此。他们想里应外合,逼迫陛下退位。”
庄树点头,“是。属下已派人监视那些可疑之人,但眼下局势紧张,稍有不慎,恐怕就会引发内乱。”
朱?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此事必须尽快禀报舅舅,并请陛下早做决断。若让燕王在朝中安插内应,届时内外夹击,京师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