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大军被左良玉打败之后,他带着剩下的三千人匆忙逃窜,好不容易招兵买马,重新拉起一支十万人的队伍。
本想着东山再起,却被左良玉像撵兔子似的追着打。
左良玉就像一块甩不掉的臭皮膏药,死死咬住他不放,几次交锋下来,张献忠心里对左良玉的畏惧也越来越深。
他实在没了办法,只能想尽办法躲避左良玉的锋芒。
最开始,张献忠压根没想过投奔李自成。
他盘算着,带着手下前往山西,凭借那里丰富的人口和资源,重新发展势力。
等队伍壮大到五十万人以上,再和李自成、朝廷一争高下。
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还没等他踏入山西境内,就被驻守在边境的山西总兵迎头痛击。
对面虽说只有不到两万兵力,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再加上张献忠被官军打怕了,一接战就慌了神,没怎么抵抗就带着残部狼狈逃窜。
山西去不成,河南又待不了,放眼望去,似乎只剩下安徽和湖北两个方向了。
但张献忠却不敢贸然前往这两个地方,因为他手下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对南方的地形、气候都不熟悉,贸然前往,要是发生什么意外的话后悔就来不及了。
而且,南方可是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驻扎的官军只多不少,他这点人马过去,指不定又得碰个头破血流。
思来想去,走投无路的张献忠,最终只能选择投奔李自成了。
一方面,他确实是没了别的去处,另一方面,他和李自成毕竟曾是闯王高迎祥麾下的兄弟,多少有些交情。
李自成要是见了他,必定会以礼相待。
事实也正如他所料,当他带着队伍找到李自成时,李自成大喜过望,然后吩咐人好酒好肉招待他,还拉着他说了不少体己话。
在李自成看来,张献忠带来的十万人马,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助力,只要两人合兵一处,就能和朝廷分庭抗礼。
除此之外,在李自成的营中,张献忠还遇到了老熟人罗汝才。
曾经罗汝才也在他麾下效力,还多次劝他保存实力,不要和官军硬拼。
可那时的张献忠压根听不进去,结果吃了大亏,罗汝才也离开了他,如今已经成了李自成的得力军师。
不过,张献忠倒也没为此生气,因为他知道那件事情确实是他的错。
只是事到如今,后悔也晚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张献忠发现投奔李自成的日子似乎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美好。
一开始的时候,李自成确实是对他客客气气的,表面上看两人也是平起平坐,称兄道弟。
但时间一长,张献忠就察觉出不对劲了。
因为每次攻城的时候,李自成总是让他派手下打头阵,他的那些那些士兵就像炮灰一样不断去送死,每天都有大量死伤。
看着自己好不容易拉起来的队伍一天天损耗,张献忠心疼得要命,同时也渐渐明白过来,李自成恐怕是想慢慢消耗他的兵力,然后再一举吞并他剩下的势力。
要是真到了那一步,他张献忠可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这让他不得不开始盘算别的出路。
深秋的夜风裹着黄土砂砾,如重锤般敲击着牛皮帐篷。
张献忠借着摇曳的牛油烛火,盯着手中粗陶酒杯里泛起的酒。
杯中的烈酒倒映着他通红的双眼,宛如两簇跳动的鬼火,将他因连日忧虑而凹陷的脸颊映得忽明忽暗。
就在他将最后一口辛辣的酒液灌进喉咙时,帐外突然传来尖锐的呵斥声:
“什么人?停下!”
这声暴喝惊得他手中的酒杯险些滑落,还以为李自成这就要对他下手了。
可紧接着,一道带着熟悉戏谑腔调的声音穿透夜色传入了他的耳中:
“怎么?连我都不认识了吗?”
这漫不经心的语调让张献忠瞳孔骤然收缩,握杯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因为他听出了这个声音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