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桃夭定终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录 > 母子(第2页)

母子(第2页)

婉到临淄的那天,下起了这年的初雪。这年自入秋来一直少雨,诸儿心中总认为是攻纪之战折损了太多的性命,上天才以天象警示和惩罚。他表面上不说什么,常常一个人去太庙跪拜,改善税收,加大惠民政策,甚至病了也不愿就医,这些都是暗暗想换取老天的原谅。

如今看到迟迟落下来的雪花,又想到婉近日要归来,心中有说不出的快乐。万乐宫的炭火燃到了最足,宫门的守卫按要求每日前来汇报一次。若不是想着婉有子同陪伴,他早就亲自到城外迎接佳人了。

同是第一次进入临淄城。冬日严寒,但挡不住他对这个传说中都市的好奇。路上行人来来往往,商铺林立,似乎比曲阜城更加井然有序。

今年天旱,鲁国不少农民流离失所,但此处路上看不到太多行乞者,和曲阜城行乞者满街的景象迥然不同,究竟是国富民安还是有政令将这些人驱散?正思考间,齐宫已近在眼前了。青灰色的城墙巍峨连绵,同胸口有些发闷,不知是天气还是紧张。

车子行到二道宫门时,有小臣请同下车。小雪飘洒中,同看到大臣簇拥中走来的诸儿,诸儿穿了灰黑色大氅,有着不动声色的威严。

诸儿却把眼神绕过同,看向他身后的婉。待同走近了,诸儿才使劲把眼神从婉身上移开,笑着对同说:"鲁君,几年不见,您越发英姿勃发了。鲁君亲临齐国,诸儿不胜欣喜,请!"

同和诸儿并肩朝汉广殿方向走去,婉看着雪花飞舞中一高一低的身影,心中却有莫名的紧张,正在此时,诸儿回头对婉说:"雪大了,把兜帽带起来吧!"婉望了望诸儿,依言把兜帽拉了起来,诸儿却看懂了婉眼中的紧张和祈求,对她点了点头。

同也回头,说道:"齐君,我母后一路颠簸,可否安置她先去别处休息片刻?"

诸儿心中早有此意,听同如此说,忙让下人领婉去了宣化殿。

汉广殿里灯火通明,诸儿并没有上座,而是和同相对坐在大殿的两侧,已示对同的尊重。

同说道:"母后自父王去世后,怕触景伤情不愿再长住曲阜。身为齐国女儿,她自去年返齐探亲,听说多得齐君照拂。今日我送母后回齐,也是想借机感谢齐君恩情。"

诸儿摸不透同话中的含义,究竟是感谢还是想旧事重提,但想到刚刚婉的眼神,心里提醒自己这次会晤要拿出一片赤诚来,便说道:"我齐鲁关系连绵数代,不论是姻亲嫁娶还是战场克敌,都是如兄如弟。既为兄弟,又何须客气道谢?"

同说道:"只怕齐强鲁弱,齐国眼里看不上小弱之国。"

诸儿笑了笑,说道:"兄弟之间有强便有弱,且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强弱互换,有时不过短短数年,但兄弟之间的情谊却非这些外物所能干扰。所谓同舟共济,便是诸侯结盟的初心。"

同听诸儿说得恳切,也不好再以弱国自居,便转了话题:"大王刚刚攻下纪国,同在这里恭喜了。大王既得了纪国,如今国土又扩了不少。拿下他国想必也犹如囊中探物,指日可待。"

诸儿看同仍旧在试探,便直言不讳说道:"攻下纪国难,管理好纪国更难。如今想找几个得当的人派到那里都不容易。近几年内,我并无打算开疆扩土。届时鲁君若有打算,我齐国可助一臂之力。"

同微笑回答:"既如此,我在此先谢过齐君了。只是齐国如此慷慨,不知到时候鲁国可有能力回报?"

诸儿看了看四周,都是熟悉的面孔。他知道此处不是袒露心扉的场合,但是如今齐郑关系平淡,卫国公子朔尚未复位,他需要和一个富强之国建立一种新的紧密关系,如同前些年齐国和郑国一般,无论大小战役皆有呼应的关系。

放眼诸侯,鲁国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子同年龄轻轻,登基几年国内形势渐稳,况且有婉的关系,和鲁国形成长期的稳固的友谊,不论是对鲁国还是齐国都是利大于弊。同还年轻,示弱来换取年轻人的心,或许比冠冕堂皇的谈话更奏效。

想至此,他站起来走向同,来到同身边说道:"这些年,你母亲给我的已经够多,是时候我来还你和鲁国一些了。如今齐国表面看似强盛,但实则内外交迫。对外,自郑国变天后齐国心中还未寻到真正的盟友;对内,这几年的战争也让我齐国国库吃力。如果鲁国肯真心交齐国这个朋友,那便是我诸儿最大的幸运!"

同不觉站了起来,仰头看着诸儿,诸儿的眼神平静中带着诚恳,让同来到齐国后波动的心安静了许多。

"也许,他是诚心和鲁国建交的。"同心中这样想着,站起来双手握住了诸儿的手。

此时,坐在下首远处的连城居然开口了:"今日见鲁君和我大王推心置腹,连城虽是一名小将,也忍不住心潮起伏。听说鲁君好骑射,冬季是狩猎的好时节,如今大事已定,何不明日领略一下我齐国男儿的身手?"

诸儿神情复杂地看了一眼连城,当时鲁国国君允就是在齐国狩猎时被误杀,这也是如今鲁君子同最隐秘的心事。这件事曾在齐鲁两国闹得沸沸扬扬,连城不会不知,今日这个提议,难道是想刺激同将刚刚缓和的关系重新推向紧张?还是连城另有想法?

同毕竟是年轻人,虽然沉稳,但听到这个提议,脸色顿时变得阴晴不定。诸儿正打算驳斥连城,公孙无知笑着说:"好提议!如今两国既然决定携手,那么过往不快都应抛到脑后,你认为呢?鲁君?"

同沉默了一会儿,哈哈大笑:"齐王,想不到你的大臣各个都有破釜沉舟的气势。好,我愿意和齐王你驰骋猎场,让咱们就在猎场一笑泯恩仇!"

诸儿笑了笑,说道:"既如此,我就让下人妥善安排!"

夜深了,冬日的夜伴着呼啸的风,即便室内是暖的,但心却惶恐不安,似乎严寒随时就能破窗入室一般。

婉和同住到了宫外鲁国在临淄常设的来仪会馆,诸儿本打算唤婉到他们在宫外的宅子去,但想到她和子同一起,恐怕身份不便便作罢了。

其实婉这夜想迫切见到诸儿,让诸儿取消明日的狩猎,几年前的那场变故,是缠绕她的永久的噩梦。她无法劝同,同和她描述起明日的安排时,有种故作轻松的样子,但是母子连心,她知道同心里的不安甚至是仇恨,她没有勇气去旧事重提。

烛光摇曳,诸儿望着那昏黄的烛光,思绪沉浸在白日的画面中。

连城为何会有这样的提议?而公孙无知为何会呼应?公孙无知何时和连城成了一线?是因为连城的妹子羽裳?难道公孙和羽裳依旧藕断丝连?

诸儿感到头疼,烛光舞成一片,诸儿又想到了同,安排一场骑射也好,也许当年欢城那一箭还不够,还再需要一箭,把同心中的杯弓蛇影彻底赶走。

他走到案几前,打开包袱,里面是他穿了多年的金甲,这是多年前父王传给他的,轻薄却抵得住刀光剑影,一般他只有上战场才舍得穿上。

他抚摸着金甲,心中想明天婉一定不能去。只要婉不去,他就能护住自己和同的安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