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将防守分为三个阶段。
前沿让工兵部署混合雷区,封锁正面进攻的所有路线,地雷密度为每100平方一个,且部署路径必须交错打乱。
再搭配“品字阵”的反坦克壕,己方大量反坦克手隐藏于有利位置。
敌方若想闯过来,必付出不小代价。
而当敌人被被搞得灰头土脸,好不容易突破前沿阵地时,迎接他们的将会是广袤的几十公里“纵深阵地”。
两个装甲突击营和机步营借助纵深,将会和敌人在此进行战术斡旋。
特战营作为特种打击作战单位,亦会在这期间借助自身的独特优势,对敌后方进行持续的骚扰进攻。
地炮营更是会发挥恐怖的火力优势,对敌方单位进行炮火压制和精准打击。
在这种正面拉扯和侧面骚扰,再加上重型火力的持续覆盖打击下,进攻的敌人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哪怕是出动两个师来进攻,合成旅也能让它们头破血流。
要是敌人感觉从地面进攻很艰难,想要发动空中打击来增加优势,还有部署在最后方的核心“防空反导扇形区”。
雷达探测半径拓展至70km。
不管敌方出动轰炸机,还是低空作战的武装直升机。
只要进入到七十公里的封锁范围,就会被合成旅的雷达给锁死,随后迎接它们的将会是拔地而起的防空导弹。
只要合成旅的导弹没被耗尽,敌人的空军力量就没法靠近。
陈军在预案专门增加防空导弹连,就是要让合成旅拥有绝对的防空能力,能正面抗住一个陆航大队进攻的程度。
陆航大队配置的武装直升机,数量通常在二十架左右。
而陈军要打造的防空导弹连,同样是有十二个班的加强连,可以标配四到六辆防空导弹发射车。
如果是以六辆导弹发射车为标准,同时可以锁定十五到十八个目标。
师旅级规模作战,完全绰绰有余。
师以上更高规模的集团军级敌人,不在陈军的预案设计范围之内,因为那已经超过了合成旅的承受范围。
而且真要有集团军级的敌人来袭,我方也不可能只派一个合成旅应战。
当然。
如果要是真要考验极限战斗力,硬要让一个合成旅去干一个集团军,也并不是真的毫无胜算。
别忘了陈军最擅长以少胜多,越两级挑战也不是不可为。
“梯次抗击阵”战术只用于纯防御,而且中间留有数十公里的纵深范围,哪怕是真到了最差的境地。
也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部队整体回缩从后方撤离。
打不过就跑,一点不丢人。
活着才有机会翻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