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让某个参谋负责某个板块,能够让工作更加的效率和明朗。
副旅长就是最高的负责人,有关后勤的所有相关工作,都不需要向旅长通报,各参谋直接向他负责即可。
政治工作中心就不用多说了,这可是我军的最大特色之一。
自然是交给政委来负责。
搭配心理参谋和民事参谋等人,协助郑伟足已完成所有的政治工作,确保全旅的政治工作健康发展。
作战指挥、情报融合、后装保障和政治工作是四大板块。
所以有高城军官负责。
剩下的两大职能中心权重比略低,所以直接由专业参谋来直接负责。
火力协调中心由火力参谋负责,搭配数名专业参谋组成参谋组。
核心职能就是衔接全旅层面,所有的火力打击单元和作战需求,统筹地炮连、反导防空连和坦克火力等。
根据需求制定火力支援计划,如炮火覆盖时机防空警戒范围等。
简而言之就是七个字——
“火力跟着战术走”!
电子对抗中心电子对抗参谋负责,同样搭配署名专业参谋协助。
核心职能是规划电子战行动,协调电子单元和作战通讯单元的协同,对防空领域进行电子监控。
关键工作是制定电磁管控方案,确定干扰敌方指挥通信和雷达系统的时间和范围,同时保障己方电子设备不受干扰。
六大职能中心撑起旅指挥所,分工合作涵盖到了每个兵种。
搭配上后续研发的数字化指挥系统,足以做到只需要几十个人的团队,就能轻松指挥数千人的合成旅作战。
相比于常规的传统部队,指挥部能压缩到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
指挥部的人员大幅度精简压缩,那么旅指挥所的部署就能够更加灵活,甚至是就此消除最大的弊端——
指挥所是固定的,几乎没有机动性。
一旦被敌人发现,或者遭受袭击,根本没有办法短时间内脱身。
陈军规划的旅指挥所最后一招,那就是让旅指挥所也能够全机械化,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机动起来。
具体方案是以现有的指挥车,针对性改造成机动“方舱指挥车”。
常规部署可以在地面搭建营地,一旦指挥所位置暴露,预警可能遭受敌人打击,指挥所全员立马上车跑路。
以精简后的合成旅指挥所人数,三辆方舱指挥车就足矣支撑起来。
并且为了方舱指挥车能更安全,陈军还在预案中明确的提出要求,必须要对方舱指挥车做“特种强化”。
让它不仅具备抗强电磁干扰的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伪装能力,甚至机动性和越野性也得拉满。
争取做到在常规的环境下,敌方部队具备战斗力的情况下。
存活率达到99%以上。
等于就是拒绝任何程度的“斩首行动”,让旅指挥所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能有最好的环境来指挥作战。
同理。
只有确保了旅指挥所绝对安全,下面的部队才能够更加放开手的去战,等于也是在提升合成旅的战斗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