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琏知道高恒后来在两淮盐运史任上贪了特别多,这人不可重用。得知高恒出事,就又添了把火。
高恒在户部当差,负责张家口等地的税务。永琏他们去年东巡时,见过去地方上收税的高恒。
永琏就说高恒这人看起来像个能臣,其实油滑得很
,远不及他阿玛勤勉。
乾隆听进去了,晚上高贵妃又为弟弟求情,乾隆就露出几分不耐烦,心说连永琏都察觉高恒这人不行,走私的事儿又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朕若宽纵高恒,外面人定然以为是你替他求情,这样反而连你的名声都受了牵连。”乾隆说完,就站起身要走,让贵妃自己想想。
因为贵妃身体不好,乾隆对贵妃一向十分怜爱,说话都温声细语的。这还是头一回在贵妃跟前冷脸。
加上弟弟不争气,贵妃心中郁结,就生了病。到冬天时,她已经病的下不了床。
乾隆几次想赦免高恒,让贵妃宽心,想到这种人留在朝中未来是给儿子添堵,又生生忍住了。
第77章第七十七章找接班人
高恒是高斌独子,家里姐妹都很照顾他。
高恒获罪就意味着在高恒之子长成之前,高家只能靠年老的高斌撑着。这叫贵妃如何不担忧难过?
但她现在已经不敢跟皇上求情了,自己没那么大的面子。
贵妃时常在想,自己若有个一男半女,皇上也不会如此狠心。
人一旦钻了牛角尖,别人再怎么劝也没用。
眼看着贵妃的病越来越重,乾隆和皇后都很发愁。乾隆没法宽恕高恒,只能想别的法子让贵妃宽心,就让贵妃的妹妹进宫探病。
贵妃的二妹嫁给鄂尔泰之子鄂实,鄂尔泰深知走私之事的严重性,自然不会替高恒求情。也让儿媳妇劝劝贵妃,现在要紧的不是救高恒,而是尽量延续高家的荣耀。
高佳氏就和姐姐说:“恒弟的事儿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海外贸易刚开始有起色,恒弟就闹出走私的事儿,这事儿往小了说是贪财,往大了说,那是想和皇家争利。而且朝廷一向严禁粮食出口,恒弟这个没脑子的,竟然让下面人往外卖米面和盐。”
贵妃哭道:“他怎地就这么糊涂啊!做这事前也不想想阿玛和咱们姐妹。”
高佳氏叹息一声:“说这些也没用了,额娘的意思是,家里男孩儿不争气,只能靠女孩了。”
“女孩儿?”贵妃想了想,“你是说找个女孩儿送进宫里?”
她陪伴皇上十几年,是真有几分感情在的。想到要让自家姐妹或者侄女进宫伺候皇上,贵妃不由心如刀绞。
“皇上对娘娘一往情深,咱们家自然不会送女孩进宫和您争宠。”高佳氏笑道:“明年就是大选年,二阿哥的嫡福晋要定了,娘娘不妨和皇后娘娘求个恩典,让您外甥女服侍二阿哥,咱们家日后也多了一层庇护。”
高佳氏知道姐姐这身体恐怕撑不了多久,父亲年迈,弟弟获罪,姐姐病逝,他们这一支真的就没了依靠。
高恒的女儿被他牵连,也不能入宫,只有从高家姐妹的孩子中选。
高佳氏嫁得最好,西林觉罗家的女孩儿给皇子做嫡福晋足够了。
贵妃心中冷笑,二妹原来藏着私心,说什么延续高家的体面,其实是想为自家女儿谋个前程……
就算日后外甥女当了皇后,也先帮衬西林觉罗家,才不会想着高家。
“妹妹也太高看我了,这恩典我可求不来。”贵妃道:“若是其他阿哥倒还罢了,二阿哥的事儿我不敢插手。”
“实话和姐姐说,皇上之前也打听过我们家姑娘,是有几分意思的。”高佳氏道:“就是希望姐姐再美言几句。”
高氏闻言一愣,西林觉罗家门第虽高,但妹夫鄂实过继给他叔父了,现在也只是个三等侍卫,他的女儿做二阿哥嫡福晋,身份好像差了点儿,难道皇帝是想给二阿哥选侧福晋?
她没有应承此事,只说自己会帮着探探皇上皇后的意思。
高佳氏欢欢喜喜地答应了,她知道姐姐得宠,和皇后的关系又好,更关键的是姐姐病得如此严重,皇上怜惜姐姐,也会答应她的请求。
贵妃心软,思来想去还是跟乾隆提了这件事。
乾隆道:“永琏的福晋朕已经看好了,这两年不打算给他指侧福晋和侍妾格格。你妹妹家的孩子,朕再看看,若宗室里有合适的,朕帮着指婚就是。”
贵妃当年就是乾隆院中的侍妾格格,她伺候乾隆的时候,他院里已经有好几个侍妾格格了。那时候他的年纪也就比二阿哥大一两岁。
先帝也是十三四岁就有了侍妾格格,圣祖爷就更不用说了,十四岁都当阿玛了。
贵妃不相信皇上不给二阿哥安排侍妾格格和侧福晋,就觉得他是在搪塞自己。
贵妃心中的怨气又多了几分,甚至觉得自己都是被弟弟连累了。
乾隆每日来看她,贵妃都是满面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