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家几次试验后,活塞问题终于解决了。
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大功告成,又发现压力很难控制,几次差点爆炸,必须做一个控制气缸压力的安全装置。
乾隆自从得知这蒸汽动力能偶尔用到农业上,对此事就重视起来,隔三差五问问。又两个月过去,还是没造出一台能长期工作的蒸汽机。要不是永琏一再说这蒸汽机的好处,乾隆都想放弃了。大不了等洋人造出来,去西洋买一台。
这期间牛痘试验倒是进展顺利,种过牛痘的
人再种人痘都没有感染。
太医们为了确保这件事不是巧合,除了第一批庆丰司的几名挤奶工外,又从刑部大牢找了几名重刑犯做实验。
等太医们把实验结果报告给乾隆时,乾隆大喜,再次重赏太医院官员。
接着就是如何推广接种牛痘。
永琏就想到利用邸报和《国朝新闻》,邸报介绍接种牛痘的好处,《国朝新闻》上则可以讲讲实验过程。
朝廷说种牛痘可以防天花,百姓们未必当回事,肯定没几个人敢尝试。但拿出实验结果,让大家知道已经有一些人种了牛痘,大家才相信这件事。
“最好再来一个采访。”弘晓也参与讨论,“让人现身说法。”
乾隆想了想,“那些戴罪之人不能上报纸,也不够有说服力。”
乾隆就召集一些近臣,跟他们说了朝廷要推广牛痘的打算。谁家有没种过人痘的孩子愿意接种牛痘。
虽然实验结果在这摆着,大家还是不想让自家孩子冒险。一时间、场面有几分尴尬。
眼看着乾隆的脸色越来越沉,舒赫德站出来表示,自家有一儿一女,已经快十岁了,还未种痘,愿意尝试接种牛痘。
“快十岁了为何没有种痘啊?”有条件的人家在孩子五六岁时就会安排种痘,十来岁还没种痘的不多见,乾隆担心是身体不好的孩子。他还是更想让健康的小孩接种,本就体弱的孩子真出了差池,他不好和舒赫德交代,更不利于牛痘推广。
舒赫德道:“回皇上,这兄妹俩到了该种痘的年纪正好赶上他们额娘去世,就给耽搁了。”
乾隆的脸色这才转晴,“怪可怜见儿的,太医院那边设了单独的痘所,等钦天监选好日子,痘所准备停当,你就送孩子进宫。放心,宫里太医已经找出了最安全的种痘方法,只会在手臂上留下一个浅浅的坑。”
这法子还是永琏提议的,本来太医们是想采取种人痘的方法,把痘痂吹进鼻子里。但这样容易种痘失败,还是需要接触痘浆。
舒赫德道:“能在宫中接种牛痘,是他们的荣幸。”
从九州清晏出来,阿里衮就来提醒舒赫德,“你怎么就答应下来了?还让女儿来接种,女孩子身体本就弱,万一出点事儿毁了孩子不说,还砸了太医院的招牌。而且,手臂上留下一个坑,万一影响到孩子嫁人呢?”
舒赫德:“我未来女婿要是连女儿手臂上的坑都不能接受,那也别谈婚论嫁了。你放心,我这女儿身体好,活泼好动像个小子一样。不会有事的,而且二阿哥和我说过牛痘实验的过程,很安全。”
最差的结果也只是牛痘接种失败,再接种一次人痘。反正自家这俩孩子早晚也是要种痘的。舒赫德相信朝廷不敢拿这种事开玩笑。
回到家,他把种痘的事儿和妻子说了。
妻子没怎么反对,因为这俩孩子都不是她生的,她没那么在意。
舒赫德现有五个孩子,三儿两女,没种痘的是二儿子舒常和二女儿舒楠。
舒常得知阿玛要让他们兄妹种牛痘,下意识有些紧张,毕竟这是新的种痘方法,安全性究竟如何,不好判断。
舒楠则是仔细询问阿玛种牛痘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舒赫德给她讲了,过了几日还拿回来一篇文章,是永琏写的牛痘实验的大致过程。
这文章是要发表在下期《国朝新闻》上的,舒赫德为了让儿女安心,就提前要来给他们看看。
舒楠跟着姐妹们读过几本书,认字后也会看些自己感兴趣的史书,她只觉二阿哥写得这篇文章格外通俗易懂。
她明白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原理,心里就不再担心,还去劝慰哥哥。
钦天监选了七月上旬的日子,让兄妹俩进宫种痘。
永琏听舒赫德敢为人先,让儿女接种牛痘,有些感动。得知他的儿女已经去了痘所,就命人送了一些书本和纸笔,隔离期间可以打发时间。
舒赫德被二阿哥的体贴感动到了,对二阿哥的功课要求更加严格,每次都写长长的评语。
永琏看到师父那密密麻麻的批语就头疼,但师父这么认真,他也不好糊弄。下意识也更加认真对待舒赫德布置的功课。
阿桂这日看到永琏的汉文作业,还跟他开玩笑,“奴才昨儿布置的文章,二阿哥怎么只写了半页?”
永琏:“……”那不是因为写汉文作业花太多时间,但又不想耽误睡觉,满文作业就有些敷衍吗?
自己确实不应该厚此薄彼,尤其阿桂师父以后可是要为朝廷出生入死的人。永琏就乖乖道:“师父对不起,明儿我重写一份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