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就上前挨着叫人,永琏瞧见十七福晋,隐约觉得自己忘记了什么。
但他一时也没纠结,行过礼就问:“六叔呢?”
“大概是去后面学骑双轮车,你十七叔把双轮车送给他了。”太后笑道:“你六叔高兴得不行。”
永琏一愣,终于意识到自己忘了什么,十七叔公乾隆三年去世,爵位由六叔继承。现在乾隆三年过去一半了,十七叔公好像还好好的活着,十七福晋还在这陪皇玛嬷打牌呢。
太后还以为俩小孩闻言会立刻跑出去找弘曕,谁知永琏却皱着眉问:“十七叔公身体还好吗?”
众人闻言先夸永琏懂事,十七福晋笑道:“多谢二阿哥挂心,王爷身体尚可,皇上给他安排了替商船筹备火器的差事,他不敢怠慢。”
咦?竟然还能办差?这差事在原本历史上不存在,永琏一边替十七叔公高兴,一边又担心他累着,就说:“十七叔公体弱,还是该多休息,不可太劳神了。”
十七福晋笑着答应。
永璜、永琏这才去外面找弘曕玩儿。
弘曕果然在“驯服”新玩具,永璜、永琏过来,正好教六叔骑车。
永琏站前面,永璜站后面,两边有小太监护着,弘曕这才敢慢悠悠蹬两下。
“二侄子让开,我要加快了!”
永琏:“……等会等会,之前不都叫小侄子吗?怎么变成二侄子了?”
“因为永璋比你小,他才是小侄子,而且皇额娘说,要不了多久,我还会有更小的侄子。”弘曕道。
旁边的小太监就解释道:“前几日纯嫔娘娘常带着三阿哥来玩儿,我们小主子就记住了。”
至于即将要有新的小阿哥,太监不好说,永琏却是知道的,嘉贵人有了身孕。
永琏就道:“要不以后还是叫名字吧,免得日后人多六叔数错。”二侄子听着怪怪的。
“好吧好吧,二侄子永琏,快让开,小叔我要加快速度喽!”
永琏没听他的让开,而是一点点往后退,这样小弘曕不敢蹬得太快。
在大家的帮助下,弘曕很快学会骑车前行,但还不会掌握车把转弯。
“没事儿,明儿让钮伦教我。”
晚上,十七福晋回到王府,见允礼还在书房看火器图纸,就道:“王爷早些休息吧,今儿遇上二阿哥去给太后请安,还关心王爷的身体。”
允礼闻言放下图纸,笑道:“永琏那孩子真懂事,怪不得十六哥经常夸他。”
帮着商船筹备火器的差事并不好办,户部那边不愿意出银子,经费非常少。
允礼就想着怎样能在有限的经费下,配备出最适合海上作战的武器。
他可不想因为火器不够,使得弘晈在外被洋人欺负。
而且皇上显然有长期和海外进行贸易的打算,那么一套适合海上作战的火器就非常有必要,日后还需要对水师进行训练,这件事可容不得半点敷衍。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没有硬撑,福晋让他休息,他就起身,跟福晋回了正院。
相比起允礼,允禄的差事就要轻松不少,或者说这人心大,再重要的事儿安排到他头上,他也不着急,一件一件的办就是了。
要发给各府学的小册子已经编好,允禄往里加了一点私货——几何知识。
这小册子总共分三章,一章讲“日心说”和“地圆说”,二章是允禄那篇文章,三章则讲了一些计算田亩面积河流流速的方法。
永琏以为会看到关于海外诸事的介绍,书里却没有。
永琏就问十六叔公,“为什么不讲讲几个大洲,还有大清的藩属国?”
允禄道:“这些等他们入仕做官自然就知道了。”
不能让百姓们对海外有太多了解,万一有人对朝廷不满,逃往海外或者与洋人勾结怎么办?
但这话现在和永琏说还太早了。
永琏他们每人得了一本这小册子,乾隆给这本书取名叫《乾隆新要》,开篇还有他的题诗。
永琏在心里叹气,汗阿玛果然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写诗的机会。
《乾隆新要》分发到各省,再由各省进行刊印分发到官学。
京城的国子监、景山官学等处也都要学习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