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霆信件寄出去后,来衙门递帖子的人更多了。
尤其是各村村长里长等人。
就连城北一位耆老也来拜访。
门北县衙门赶在年前,热闹起来。
虽说大家都是无利不起早。
但互通有无总是好的。
不能百姓过百姓的,官府过官府的。
真有个大事小情,对他们来说是双输的局面。
再来一次雁门之战,就怕敌人已经有了经验。
到时候再想夺回来,就没那么简单。
这么一想,难怪皇上着急。
各方过来的原因,多也为纪霆请求朔州知州找的粮商。
种田三要素。
种子,肥料,水源。
这点当地农户比纪霆更清楚。
肥料跟水源在当地就有,这点农夫农妇更比衙门操心,也有他们当地一套的种田方法。
唯独种子,算是难题。
南正国如今,已经有了种子买卖的商人。
他们收粮时,会刻意从大批粮食里,筛选出饱满的种子留下来,等到开春前售卖。
因为官府掌控价格,他们也算挣个辛苦钱。
但这东西,一直供不应求。
他们去哪卖粮食种子,都会备受欢迎。
这就考验当地官员的人脉关系了。
若有好人脉,就能请来一些粮商,好让本地更多人买到好种子。
若是一般般,那本地农户也不会干等着,多会商议过后,大家驾着牛车,不远百里去购置种子。
当然了,这样一来,成本就会上去。
肯定不如粮商过来要划算。
门北县以前繁华的时候,多是粮商主动过来。
现在肯定不成的。
所以需要再疏通关系。
再加上纪霆的名声,跟他在京城人脉。
多数人都知道,朔州知州,肯定愿意卖这个面子。
果然,腊月初十左右,知州就回信了,语气很是亲热,并不像以长官自居,反而像是以长辈的模样。
还说当年跟他爹同朝为官云云。
让他有什么时候尽管去说就好。
很多刚从翰林院出来的官员,认为托人办事
是麻烦别人。
可官场上就是要你来我往,才能办成事。
对方说不定还很高兴,觉得跟纪家有了往来。
得知有七八个粮食都会运粮种过来,纪霆也做了个统计,让县里各村镇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