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国子监一个月考,就引出这么多事。
而学生们的文章,也传了出来。
尤其是前十名的文章,甚至被人装订成册,偷偷售卖。
官府倒是知道这事,不过偷印的是正经文章,多也不追究。
但官府也没想到,前十的文章直接买到脱销,读书人几乎人手一份。
为何?
张秀才又来茶馆吃茶,直接道:“因为写的好!”
“十个人,二十篇文章,写的太好了!”
“这还只是月考,等他们参加乡试,那文章必然更佳。”
原来不是没有好文章,只是厉害的人才被埋没了。
万幸,还有皇上慧眼识英才,把他们从南正国各地找出来!
没错,就是因为写的太好。
连备考的举人们都拿来看,第一篇自然是纪霆的文章,看完之后,竟然有人道:“他若参加乡试,必过的。”
剩下九个人的文章各有千秋,但都是才华斐然。
还有人数了数。
发现前十人里,只有一个贵族子弟,而且只有第五名。
其他都是平民子弟。
这个消息出来,更让普天之下的学子们振奋。
在知识面前,是不讲门第的!
而之前名噪京城的阚文彦,却很少有人谈起。
以前都说,他是京城小辈里最有前途的。
这么看来,只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啊。
一句句轻飘飘的话汇集起来,足以振动朝纲。
反正皇上日日笑呵呵的。
有了实际的成果,有了民间的呼声,朝中不少人自己都闭嘴了。
他招贤纳才的新政,可以继续推行!
纪霆啊纪霆,可真是朕的宝贝!
怎么就有这样的人才呢。
比皇上更高兴的,肯定是卓侍郎了。
他科举名次并不高,一直算是心病,他儿子也是如此。
全家就靠着治水的本事,在朝廷立足。
现在呢,看看他外孙!
不过十五的年纪,那文章写的,力压一众才子。
纪霆老老实实跟着外祖身边当个吉祥物。
长辈想要长脸,他肯定会配合的。
不过也没多少机会,多数时间,他还是在国子监读书。
靠着读书得来的机会,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回到国子监,林丰宝对他敬佩不已,别看他五十六人里面,排行五十六,可他根本不在意啊。
本就是这些人里,唯一不是秀才的,垫底不是很正常吗。
万秀才,袁秀才,田秀才经过这次考试,也算心里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