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使如此,看着监生们拼全力写出来的文章,还是让他们惊叹。
不等他们夸奖,那汤先生已经开始夸赞了。
“非真才子,无此穷极工巧之作啊。”
汤先生都这么夸了,众人连忙去看。
因是誊抄出来的文章,自然不看笔迹,只看内容。
那开篇便是佳句,后面的文章不仅扎实,还极有力度,文章条理分明,深入浅出。
实在是佳作。
“秀才有此文章,可评为第一了。”
众人点头,就连汤先生也这样想。
可祭酒却递过来一篇文章:“看看这个。”
再看这文章,竟然结合时事的点评,用词犀利,让人拍案叫绝。
“好啊,写的痛快至极。”
“好文笔,理足气充。”汤先生眼睛又是一亮。
谁料这还不算完。
等大家把大部分文章都看一遍,让汤先生都发出感慨:“如今的学生,文章写的如此之好了?”
陈学官夫子适时提醒:“他们都是各地的英才。”
汤先生恍然,连他都感慨道:“乡野遗才竟然这般多。”
这些学生多数家境不好。
若无扶持,以后如何,就不好说了。
现在朝廷把他们发掘出来,不让他们为俗物操心,天赋骤显。
汤仪忽然觉得手里的文章全都沉甸甸的。
天下间的人才,说多也多,说少也少,但都需要伯乐指引。
皇上的新政,确实极好。
汤先生兴奋道:“其他文章呢,快写看完才是。”
三月初一,这一整天,国子监学官等人都在阅卷。
文科的试卷评个优劣,实在是太难了。
幸好祭酒让他们糊名誊抄,否则再看看学生的名字,肯定更难做抉择。
五十六个人的成绩,终于定下排名。
后面的其实还好,第一也还行。
第二到第十名,竞争的太激烈了。
大家的文章各有各的优点,实难分出伯仲。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当中。
第一的脱颖而出,更是赶来看热闹的翰林官员们好奇。
这国子监月考第一,真的那么确定?
汤仪笑道:“来,你自己看。”
那两篇文章递给对方,只见题目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这题目出自《论语》,其中意思很明白,看到事情却不管,不是真正的勇。
再看文章开篇。
圣人以取义望天下,而激其本明之心焉!
“好开篇!”翰林学士赞道,“开篇便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