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那个人还姓郑,算是郑勋家千挑万选出来的。
这是怎么回事。
以前还只管自己人,现在却帮着一个血缘关系很远的?
“还不是因为你呀!”
我?
纪霆奇怪,下意识道:“不会是以为,读书只靠天赋?”
“也靠勤奋啊!所以他们选了个这样的人。”
也是,一个既勤奋又有天赋的人,那不就是私塾大比时的纪霆?
所以私塾大比失利之后,郑家,博学馆,都因为纪霆做了改变?
想来,就是要跟纪家打擂台。
为了能把纪霆比下去,他们也是费尽心机了。
正说着,冯长庆发现则修院只有纪霆一个人,还好奇其他人去哪了。
家丑不可外扬,纪霆肯定不能说实情,只给含糊过去。
只是没想到,一向不算敏感的冯长庆却道:“不会是因为一起学习,从而有比较吧。”
纪霆一愣,就听冯长庆道:“都是这样,我在家也这样。”
就因为冯长庆参加了私塾大比,甚至过了第一轮。
家里吹捧的人,酸的人,比比皆是。
想来纪霆这边也一样。
不过郑家都摒弃前嫌,开始在族里找有天赋又勤奋的人了。
他们这边反而起了争端,倒是有些意思。
纪霆认真听着,笑道:“也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做好我们自己的即可。”
冯长庆点头,不过他道:“咱们白台州宜孟县各县今年的童试题目,听说已经收集好了,七月份会印发下来,可以做做看。”
冯长庆说的,是各州各府每年都要做的事。
那就是把州内各个县的考题收集起来,形成一本xx年xx府题集,再把各县成绩最好的书生文章登录在里面。
一般来讲,四月份童试结束,各地州学用二到六月的时间编写出来。
如今已经六月份底,想来确实快出来了。
可冯长庆下一句,让纪霆有点笑不出来。
“到时候,薛馆长肯定会让你跟那个郑家人比一比的,你做好心理准备。”
啊?
不至于吧。
他就参加一个私塾大比。
到底给多少人留下心理阴影了。
等冯长庆离开,纪霆听到身边长随青竹道:“小的打听回来了,说是各地题目送到县学之后,县学教谕会组织本县学业不错的考生,试着做几道题。”
“算是摸一下本县学子的水平。”
县学,约等于县教育局。
组织这样的摸查,倒是也很正常。
但薛馆长接着摸查,这样强行比较,只怕不行吧。
就连文夫子听说之后,都有些无奈:“听闻你们宜孟县学风极盛,这比我想象中还要看中考试。”
谁说不是呢。
纪家家学里,共有九个学生,五个男子,三个参加了私塾大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