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躺在床上,闭目,试图忍过去,可那种冷芒灼烧般的疼痛愈演愈重。
她站起身,明知道自己米缸里已经什么都不剩了,却还是掀起了米缸。
里面洁净如新。
她将盖子重新盖回去,灌下了一大壶凉水,试图缓解一下腹中的饥饿。
她坐到桌前,抽出一张纸,开始默写典籍。
劣质墨水在她笔下却宛如千金一两的徽墨,流畅自然。
优美的正楷一个字一个字地从她笔下泄出,写字的速度却越来越快,渐渐地笔画变得潦草。
又渐渐地变成了锋芒毕露的、劲瘦干脆的字体。
腹中突然传来一阵针扎一般的疼痛,沈长胤闷哼一声,笔尖歪了方向,在纸上落下一个巨大的墨点。
她伏在桌上,额头上冷汗涔涔,过了许久才直起身来。
昨日她也去河堤上看过了,那个水坑里依然空空如也,没有鱼。
不知道是河水这两天没有把鱼冲进来,还是又一次被那个草帽怪人捞走了。
如果是后者的话,今天也应该没有鱼,她不应当去,以免白跑一趟,消耗宝贵的体力。
她又一次伏在桌上,用胳膊压着眼睛,直到眼睛被压得有些疼痛,她才重新直起腰。
她起身,拿起屋角的网鱼用的杆子,向城外走去。
走在翠绿的河堤上,她脚步极为不稳,需要时不时地用杆子撑一下地面才能站住。
太阳在此刻成为了一种严刑,几乎要将她视野中的一切都融化。
如果她是说如果,今天依然没有鱼的话,就去找下老婆婆吧,看看能不能再吃一块糕点。
此时,那天在茶楼里拒绝的那只烤鸡又在她眼前浮现。
她觉得可笑,即使在全身都没有力气的时候,却依然提起嘴角的肌肉。
穷人哪有什么尊严呢?
她走到了水坑旁边,拨开眼前厚重的芦苇,然后就愣住了。
十来尾鲜活的鱼在水坑中密密麻麻地游动着。
她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以为这是自己的错觉。
过了许久,才缓慢地蹲下身子,手伸进水塘中。
一条路过的鱼灵活地避开她的手,鱼尾在她的手边碰了碰。
她立刻清醒起来,将鱼网中,放在自己的草篓里。
一路回了城。
先将两条鱼放在锅里,点火开煮,又拿了一尾最大的鱼去房东家里,换了小半碗米。
回来后将米投到水里,放了一点盐,煮了一锅半生不熟的鱼粥。
吃着吃着,几乎掉下眼泪。
也就在这个时候,她才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
怎么会有这么多鱼?
从她昨天去看之后,才过了不到一天,怎么就会有那么多鱼?
是别人放进去的吗,可是芦苇被踩踏的痕迹正在缓慢恢复,并没有新的踩踏痕迹。
指腹轻点着碗的边缘,她决定明天再去看看。
第二天,她路过茶楼,发现那个草帽怪人已经贴上了新一轮的回复,写得很长、很细,语气也诚恳许多。
而在京城外,水坑里又一次被鱼填满。
放鱼的人大概意识到她可能吃不了那么多,这次只放了五条,却是更加昂贵的鲈鱼。
是谁在放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