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一时间,包括李隆基都拿好了笔。
nbsp;nbsp;nbsp;nbsp;宣政殿前乌压压的人全部同等弧度扬起了头,像是嗷嗷待哺的小鸟幼崽,每个人眼中都饱含了对知识的渴求。
nbsp;nbsp;nbsp;nbsp;【用米、布、或者是官方铸币,去按照比例兑换百姓手里的恶钱,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百姓的损失。这样的办法也有弊端,如果比例太大,百姓不乐意换,并且这个办法对国库的要求很高,时间久了官府也支撑不住。】
nbsp;nbsp;nbsp;nbsp;百官一边遗憾,一边提笔记好。
nbsp;nbsp;nbsp;nbsp;唉,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nbsp;nbsp;nbsp;nbsp;他们想拥有一个,一经推广,全员响应,迅速施行,立竿见影的办法。
nbsp;nbsp;nbsp;nbsp;天幕实力打脸,马上告诉了他们,他们是在想屁吃。
nbsp;nbsp;nbsp;nbsp;【控制原材料这个办法可以追溯到隋朝,这个办法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恶钱,但是当时官府控制力不行啊,他们也想控制,但是原材料很多,像铜、铅啊等等,他们控制不住那么多材料的。】
nbsp;nbsp;nbsp;nbsp;百官沉默了。
nbsp;nbsp;nbsp;nbsp;天幕就差把他们能力不行明晃晃写出来了。
nbsp;nbsp;nbsp;nbsp;【此外,严峻刑法也是一个办法,但是这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性的办法,过犹不及,太过了会造成冤假错案。关于这类刑法的法律规定,还是需要一定时间打磨出一个完备的体系的。】
nbsp;nbsp;nbsp;nbsp;宋璟沉默了。
nbsp;nbsp;nbsp;nbsp;冤假错案,天幕似乎是在点他。
nbsp;nbsp;nbsp;nbsp;【刚刚总结的几个办法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联系当时唐的生产力、政治背景、社会背景,其实在当时是无法出现一个一劳永逸,完全解决恶钱的办法的。官府只能做的是因时制册,将生产力发展起来,将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起来。】
nbsp;nbsp;nbsp;nbsp;齐齐仰着的期待脑壳又灰扑扑地低下去了。
nbsp;nbsp;nbsp;nbsp;天幕说了,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沉沉叹了口气。
nbsp;nbsp;nbsp;nbsp;原来这世上没有一通到底的捷径。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看着记的满满当当是纸,仍觉得宽慰不少。
nbsp;nbsp;nbsp;nbsp;这些办法也够了的。
nbsp;nbsp;nbsp;nbsp;蚊子腿小也是肉啊,至少多了好几条可供延伸的思路呢。
nbsp;nbsp;nbsp;nbsp;被天幕背刺久了的李隆基,连心态都好了不少。
nbsp;nbsp;nbsp;nbsp;【我们最后要说的,是宋璟罢相。】
nbsp;nbsp;nbsp;nbsp;一群蔫巴巴的脑袋“蹭”地一下,又抬起来了。
nbsp;nbsp;nbsp;nbsp;脑袋们齐刷刷望向天幕,接着望向宋璟。
nbsp;nbsp;nbsp;nbsp;宋璟也罢相了?
nbsp;nbsp;nbsp;nbsp;“宋公上任也没有很久吧。”
nbsp;nbsp;nbsp;nbsp;“你这话说的,姚公在宰相之位也未待十年八年啊。”
nbsp;nbsp;nbsp;nbsp;“我还是有些震惊。”
nbsp;nbsp;nbsp;nbsp;张说也惊讶,他推了推姚崇:“跟你一样,罢相了。”
nbsp;nbsp;nbsp;nbsp;在场唯一接受度良好的反而是宋璟这个当事人。
nbsp;nbsp;nbsp;nbsp;他垂眸想了想,就是没有天幕说的这句罢相,事后他也会主动提出辞官的。
nbsp;nbsp;nbsp;nbsp;有姚公这个先例在前,他不好赖在这位置上。
nbsp;nbsp;nbsp;nbsp;况且这回他到底与姚公还是不同的,他接连两次在政事的处理办法上出现错误。
nbsp;nbsp;nbsp;nbsp;若说“旱魃事件”尚且没有发生,一切还有回旋的余地,那“恶钱事件”已然发生。
nbsp;nbsp;nbsp;nbsp;只不过时间并不长,还没有激起民愤罢了。
nbsp;nbsp;nbsp;nbsp;就是任由他坐在这个位置,也是做不长久的。
nbsp;nbsp;nbsp;nbsp;【姚崇被罢相的原因是私心太重,而宋璟被罢相的原因恰恰相反,公心一片却有些过犹不及了。我们不能说他收缴恶钱是错误的,但完全将恶钱收缴而不给予百姓一定的补贴,会引发群众的不满。厌恶不诚实的罪犯,反而将一些受到冤屈并坚持正义的人一棒子打死,这会造成更多的冤假错案。】
nbsp;nbsp;nbsp;nbsp;【宋璟的古板不知变通,其实在他为相的早期就能看出来了,把他和姚崇对比起来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nbsp;nbsp;nbsp;nbsp;[他俩正好互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