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我爹是嘉靖 > 第699章 仁德的大明大皇帝陛下(第2页)

第699章 仁德的大明大皇帝陛下(第2页)

而这就是没有充分民意基础的后果。

而且在朱载坖的历史记忆里,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了大明。

当然这个历史记忆是原来时间线内的。

在原来的时间线内,到了万历年间的中后期辽东女真开始崛起统一,他们的出现不吝又是一次隋唐时期的高句丽重现。

若是中原王朝放任不管,任由坐大。

那么谁也不敢保证,这做大之后的割据新势力,会不会起来窥伺中原之心。

所以,只要是脑袋正常的统治集团,都不会允许有这样的威胁存在。

因此不管是在位,是谁统治着这个庞大帝国,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出兵征讨,消灭这个可能威胁中原安定的割据势力。

但可惜的是,有时候统治集团是高屋建瓴的看到了威胁的可怕,但是处在底层的百姓们,却对此茫然无知。

他们只知道朝廷只要打仗,肯定会摊牌各种劳役赋税,让他们的日子过的更加雪上加霜。

所以,只要当朝廷对这一类战争的把控程度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不能短时间的解决问题。

并使得战争成为了常态化,使得朝廷对百姓的索取也成为了不得不进行的常态化征缴,那么长此以往,朝廷必然是两头不能兼顾。

不仅原本看到的危险没能摁住,就连自己的内部,也随着这场战争带来的后遗症,进入到了民心丧失的危险阶段。

最后两头失控,王朝进入灭亡也就是时间倒计时的现实问题了。

现在朱载坖想要对倭国用兵,肯定不能是脑门一热,带着自己穿越之前的仇恨记忆就下旨决策了。

毕竟这些仇恨只是朱载坖个人内心深处的仇恨记忆,并不是大明整个国家意志的仇恨记忆。

倘若自己没能清醒的理解到这一点,就以为自己一拍脑袋的决策,就可以得到大明上上下下无数百姓们支持,那肯定是要出大问题。

而且从法理上讲,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也为了当时的天下安定考虑,还专门整出了一个十五个不征之国的白名单。

而倭国恰好也就在这个白名单之内,所以要想征讨倭国,除了调动舆论之外,也要先从法理上解决一波问题。

对此,朱载坖也找了一些当年永乐皇帝南征交趾的理由,作为参考。

所以在经过了这一年多的时间准备之后,现在的朱载坖不仅解决掉了征讨倭国的法理基础,还通过倭国富银,以及倭国当年对大明沿海地区的罪行,实行了民间舆论的支持。

而且在这一年里,不管是南京那边的龙江造船厂,还是天津卫这边的造船厂,也都在加大的马力,加班加点的建造着可以入海远航的战舰。

为接下来的战争时刻做充足准备。

要不然,等到朱载坖真的要下旨去征讨倭国的时候,发现不管是自己手上的东洋水师,还是放在南边的南洋水师,加起来的作战船只都不到三百条。

这要是打起来之后,又不能占据下来一处可以用于发展当做未来基地的倭国地盘,那可就要出大事了。

毕竟战争一旦开动,所消耗的钱粮物资,那真的是天文数字的。

稍有不慎,是真的会拖垮国家财政的。

所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朱载坖也没有让这两处造船厂闲着,一直都在倾斜着资源,催促着他们加班加点的建造战船,并扩大船厂的规模。

毕竟未来要用到的战船数量,也只会越来越多。

但只靠现在的建造生产力,也根本无力满足朝廷将来对战船的需求。

因此除了这两座大型的造船厂之外,朱载坖也同步下旨在济州岛,大连港,泉州港,威海卫,张家港等地建造造船厂,让这些地方配合龙江造船厂和天津卫造船厂,制造出可以搭配远洋战船的随从战船。

如此一来,在经过了这一年多的发酵准备之后,大明也在这一年之内新建造了近二十条可以配备火炮的远洋作战的战船,同时也建造出了近百条可以随军出海的随从补给战船。

虽然这些小一号随从战船,并不能配备多少的作战武器,但是这些船可以当作是登陆舰来使用,只要前面的海战取得了胜利。

那么这上百条载满人力物力的随从战船就可以抓住机会,直接实现抢滩登陆的陆地作战方式。

只要陆地作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那么对于不远千里横跨大洋的大明水师而言,大明水师战舰也就可以就近靠港,得到倭国本土的物资供应,不必再过多劳民伤财的征调过来物资来补充他们的消耗。

这样一来,不仅打开了战争胜利局面,也能使得大明在倭国本土立稳脚跟,继续扩大对倭国的征讨战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