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牧金大洲恭敬的对着赵文华说道。
他是个五十余岁的儒雅文人,说话时总带着温和的笑意。
赵文华环视着济州岛的衙门,确实有些寒酸了。
比大明的一般县衙都小得多,但地理位置却还不错。
赵文华呵呵笑道:“金牧首放心,大明水师驻防后,必保一方平安。岛上现有多少守军?”
“仅有三百老弱兵丁,装备简陋。”
金大洲惭愧地回答,“往年在倭寇来时,只能闭城自守,眼睁睁看着沿海村落遭劫。”
赵文华笑道:“以后就不用这么担心了,以后这里有大明天兵来守护,金牧首也可以早些回汉城享受安逸日子。”
金大洲听着赵文华的话,心里其实很不是滋味。
虽然说济州岛贫苦,但也是他牧守多年的地方,如今这里交给大明来管理,他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伤感的。
但是,这也是济州岛的福气。
毕竟靠着朝鲜来管这里,济州岛的百姓们除了日复一日的过着清苦艰难的日子,也没有其他希望了。
现在有了大明的接手,以后他们就可以为大明提供服务,到时候大明随便给他们漏点好处,都比原来的日子强得多。
金大洲对着赵文华深深一拜,“多谢天使。”
接着交接仪式就正式开始了。
金大洲将代表济州岛的官印奉给了赵文华。
赵文华在接过官印后,也没看上一眼,就递给了一旁的侍从。
之所以会如此,也是因为大明根本就不会用他们的官印,而是会专门新铸一印,交给派遣而来的大明官员来用。
至于这颗旧印,就留着砸核桃吧。
完成了济州岛和釜山港的交接之后。
赵文华和谭纶也要归程回大明了。
在离开前的当晚,两人在济州岛上一处临时停驻的院落里温起来小酒。
“此行可谓是大获全胜。不仅追回全部赃银,还顺利拿下两处要地,皇上必定龙颜大悦。”
赵文华举着酒杯,感慨的对着谭纶笑道。
谭纶也跟着笑道:“是啊,就是这朝鲜配合得太过完美,从国书到银两,再到两处港口的交接,竟无半点阻碍。当真是让人意料不到,还以为有什么反转和蹊跷。”
赵文华放下酒杯又笑道:“老夫也是这么觉得。尤其是那个郑彬,事事想在我们前面,简直让人不能理解,比当初严阁老和徐阁老孝敬太上皇的时候,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谭纶听到赵文华提到严嵩和徐阶,以及嘉靖太上皇的时候,也不由微微一愣,接着也笑了起来。
虽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好像确实就是这样。
——————
求月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