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尔辱我太甚。”
王帐中,完颜广智咆哮着,酒杯于掌心中破碎,温热的酒水飞了出去,落在杨国坤脸上。杨国坤并未生气,只是默默将脸上酒水拭去,眉头紧皱,他如愿以偿的将完颜广智激怒……可是,这跟宋。。。
我回到京城已有数日,朝中局势依旧暗流涌动。太子虽已监国,但老臣们仍未完全归心,尤其在霍将军被掳、北境动荡之后,不少旧臣暗中与各方势力勾连,意图在皇权更替之际谋取私利。我虽受太子信任,但深知此时风头未过,稍有不慎,便会成为各方势力倾轧的牺牲品。
这日,我刚入宫面圣,太子便召我至书房密谈。他神色凝重,待我入内后,亲自将门掩上,低声道:“李大人,你可曾察觉近来朝中异动?”
我拱手道:“殿下明察,臣虽未明言,但已有察觉。近来数位老臣频繁往来,似在密谋什么,只是尚未露出破绽。”
太子点头,缓缓道:“果然如此。前日,礼部尚书张大人向我进言,说霍将军虽已归来,但北境旧部残余未尽,恐有后患,建议我调兵北上,彻底肃清。可我心知,他此举并非为国,而是想借机削弱霍将军的兵权。”
我心头一震,张尚书乃朝中元老,素来老谋深算,若他真有此意,那背后恐怕牵涉更深。太子继续道:“我未应允,但张大人已生疑心。李大人,你可有应对之策?”
我沉思片刻,缓缓道:“殿下,眼下最忌轻举妄动。若贸然调兵,反而正中敌军下怀。臣以为,应先稳住朝局,再逐步削弱张尚书一派的影响力。”
太子目光微动,道:“你可有具体之策?”
我低声道:“张尚书素来倚重礼部与兵部几位老臣,若能从中分化,便可瓦解其势。臣愿暗中查探,若能寻得其与北境旧部勾连的证据,便可一举扳倒。”
太子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此事便交由你全权处置。只是,务必小心行事,张尚书老谋深算,若被他察觉,恐怕会对你不利。”
我拱手道:“臣明白。请殿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
离开太子府后,我心中沉沉。张尚书若真与北境旧部勾连,那事情便远比我想象的更为复杂。我回到府中,娘子早已在厅中等候,见我神色凝重,她轻声道:“夫君,可是朝中出了事?”
我点头,将太子所言一一告知。娘子听后,眉头微蹙:“夫君,张尚书乃朝中重臣,若贸然出手,恐怕会引起朝局动荡。”
我缓缓道:“正是如此,所以我不能轻举妄动。我需先查明张尚书是否真与北境旧部有关,若无证据,贸然揭发,反而会让他反咬一口。”
娘子沉思片刻,忽然道:“夫君,我有一想法。”
我望向她,她继续道:“张尚书素来谨慎,若要查他,恐怕难以从正面入手。但若能从他身边之人下手,或许能寻得突破口。”
我眼前一亮:“娘子所言极是。张尚书身边有两位心腹,一是礼部侍郎王大人,一是兵部侍郎李大人。若能从他们之中寻得破绽,便可顺藤摸瓜。”
娘子点头:“夫君若需人手,我可以为你安排。”
我心中一暖,握住她的手:“娘子,有你在我身边,我便无所畏惧。”
翌日,我便开始暗中调查张尚书的两位心腹。王大人素来喜好饮酒,常去城南的醉仙楼,而李大人则喜好女色,常流连于青楼。我命人暗中监视,果然在数日后发现端倪。
王大人在醉仙楼中,曾与一名神秘男子密谈,那人操北境口音,身形瘦削,似是旧部残余之人。而李大人则在青楼中,与一名自称来自北境的女子私会,言语间透露出对太子的不满。
我将此事禀报太子,太子听后,神色冷峻:“果然如此。李大人乃兵部要员,若他真与北境旧部勾连,那兵部之中恐已有敌军耳目。”
我拱手道:“殿下,臣愿亲自查办此事,务求一网打尽。”
太子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但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我领命而出,随即展开行动。我命人暗中跟踪王大人与李大人,终于在数日后,寻得他们与北境旧部联络的确凿证据。
原来,张尚书早已与北境旧部秘密勾连,企图在皇权更替之际,扶持新主,以谋取更大权力。而王大人与李大人,则是他安插在礼部与兵部的棋子,负责传递消息,并在适当时机策动兵变。
我将证据呈交太子,太子震怒,立刻下令逮捕张尚书及其党羽。张尚书被捕后,拒不认罪,然证据确凿,最终被贬为庶人,流放边疆。
此事一出,朝中震动,不少原本观望的老臣纷纷归附太子,朝局终于趋于稳定。
数日后,我在府中与娘子对坐,清儿在一旁玩耍,笑声清翠。娘子轻声道:“夫君,此事总算告一段落,你可有打算?”
我望着她,心中满是温柔:“娘子,我想辞去官职,归隐山林,与你共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