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 157章 嬴政交出黑冰台(第1页)

157章 嬴政交出黑冰台(第1页)

始皇帝的乾纲独断,如同一道无可撼动的圣旨,彻底稳固了将闾的储君之位。

手握传国玉玺,背靠始皇帝的绝对信任,将闾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将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构想,一一播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监国府的政令,如同雪片般飞向大秦的各个角落。

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个曾经在殿试中初露峥嵘,如今却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的格物院。

一夜之间,格物院的地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量的资金涌入,咸阳城内最好的工匠,以及那些在科举中崭露头角、对算学格物抱有浓厚兴趣的新晋官员都被调入其中。

格物院内,一群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和年轻的学者们,围着将闾亲手绘制的几张图纸,面面相觑,如同在看天书。

“殿下,这……这是何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匠,指着一张画着无数齿轮和连杆的复杂图样,小心翼翼地问道。

他浸淫机关之术数十年,自诩见多识广,却从未见过如此怪异的设计。

将闾微微一笑:“此物若能制成,可日夜不休,自行舂米,一人可抵百人之力。”

众人哗然。

“还有这个,”将闾又指向另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排排奇怪的土灶和管道,“此法若成可以用更少的薪柴,炼出更精纯的钢铁。”

他口中不时冒出一些闻所未闻的词汇:“标准化”、“流水线”、“物料配比”、“杠杆省力”。

这些词汇如同惊雷,炸得这些秦朝的工匠们晕头转向。

“譬如造弩,”将闾拿起一支卫尉府送来的制式强弩,“如今造弩皆凭工匠经验。一人从头到尾耗时耗力,且每弩规格不一。若将造弩分为十个步骤,每人专司一步,以统一尺寸打磨部件最后组装,效率与精度必将大增。此谓之流水线。”

“再比如炼铁,何种矿石,配比何种炭火,鼓风几何皆有定数。反复试验寻得最优之法,便可稳定产出上等精铁,此谓之标准化。”

起初,匠人们将信将疑,觉得这位年轻的监国公子怕不是在异想天开。

但在将闾亲自指导下,当第一台结构简单却能大幅提升织布效率的改良织布机被捣鼓出来,当格物院用新的冶炼方法炼出的第一炉钢水远胜从前时,怀疑的眼神变成了震惊,继而是狂热。

无数新奇的念头,如同雨后春笋般在格物院生根发芽。

一些基础的化学反应原理,简单的机械构造,开始被系统地研究和应用。

与此同时,新晋的算学人才,如宋元等人,虽身负御史之职,却也时常被将闾调到各大工程项目中。

他们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深入工地,利用更为精确的计算和预算方法,参与驰道、水利工程的规划与管理。

原本预估三个月才能完成的一段河渠,在新方法的指导下,两个月便已初见成效,且耗费远低于预期。

抄没世家所得的广袤田地,也成了将闾改革的试验田。

他挑选了几处水土条件各异的区域,开始推行新的土地制度试点。

根据土地肥力、水利条件,重新规划田亩,引入新的耕作技术,甚至尝试推广一些高产作物。

虽然只是初步尝试,但田地里肉眼可见的生机,让负责此事的官员信心倍增。

治粟内史杜周,最近走路都带着风。

国库的充盈让他底气十足,而将闾层出不穷的聚财与用财之策,更是让他忙得不亦乐乎,却又乐在其中。

“殿下,您说的那个什么……审计司,臣已经着手筹办了!”杜周抱着一堆竹简,红光满面地向将闾汇报,“咱们把各郡县的税收账目都拿过来交叉比对,再派人实地抽查,保准那些想伸手的老鼠无处遁形!”

他搓着手,脸上露出了招牌式的笑容:“如此一来,国库的每一文钱都能花在刀刃上。殿下您是没瞧见,上次清查出来的那些隐匿田产和偷逃赋税,简直是触目惊心。有了审计司,看他们还敢不敢!”

将闾点头:“此事关乎国家财政根本,杜卿务必抓紧。税收要透明,支出要公开,如此方能取信于民。”

冯劫也没闲着。他奉将闾之命,组织人手修订更为全面的商法和民法。

这些新的律法条文,在保护大秦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开始有限度地承认和保护私有财产,规范市场交易行为,鼓励合法的商业往来。

“殿下,关于商贾远行贸易的税率,以及不同货物之间的交易契据规范,臣等已拟定了初步草案。”冯劫一丝不苟地呈上修订文书。

“很好,”将闾翻阅着,“商贾流通,能活络经济。只要在律法框架内行事,便当予以鼓励。”

军方,章邯正对着沙盘,与几位新提拔的年轻将领激烈讨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