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国营厂职工在外面做生意这件事没有具体规定,机械厂情况又特殊,过去一年没发几次工资,职工不另寻出路就要饿死了,所以在外面做生意的人不少。
但干部在外做生意是被明令禁止的,因为这很容易发生以权谋私,官商不分等问题,触碰到廉政建设的红线,严重了说不定要进去。
厂里领导也想到了这一层,所以和叶薇谈的时候,罗丽娟主动提起了她在外面的生意,说如果她想升职,最好是把生意关掉,或者转给其他人。
这个“其他人”倒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亲属,反正只要跟本人没有直接关联就行。
这也是副科长职位不高,如果是厂长副厂长这级别的干部,直系家属开店就有限制了。
总的来说,罗丽娟提出的条件并不苛刻,只要是对仕途有野心的人,都不可能拒绝,但叶薇恰恰是那个没有野心的。
她的野心都在赚钱上,不准备把公司店铺转给其他人,也不想冒险违规,所以不打算当这个副科长。
事实上,按照她的原计划,早在机械厂股份改造完成时,她就准备辞职了。
拖到今天,是因为她偶然得知,今年机械厂有进修名额。
这时候的国营厂很多都和高校有合作,时不时会有进修名额,但名额根据国营厂规模大小,年份不同有差异。
机械厂在沪市众多国营厂中排不上号,所以每年的进修名额不多,前年是一个,去年因为机械厂濒临倒闭,没有名额。
到今年,机械厂终于做出了点成绩,随着信德电饭煲在各大商场柜台铺货,机械厂也算是活过来了,所以今年机械厂有两个第二工业大学进修的名额。
虽然国营厂推荐进修只能选择非学历教育,培训周期长也就一两年,短可能三五个月就结束了,通过考试后也只能拿到结业证书而非毕业证书。
但参与进修的好处不少,首先是授课的都是大学教授,培训过程中只要用了心,确实能学到不少东西拍
其次参加这类进修的,基本都是各国营厂或者相关单位的骨干,进修长泽一年半载,短也要两三个月,能结识不少人脉;
最后大多数国营厂都认可这类培训,所以结业证书在以后的岗位竞争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增加职工的竞争力。
叶薇不打算在信德电器长干,结业证书能不能增加竞争力对她来说无所谓,她看中的主要是前两个好处。
第二工业大学虽然以工科为主,但近年也开设了不少经管类专业。
而得到进修名额的职工,虽然无法只凭个人意愿选择专业,但如果工种职位和个人意愿不冲突,厂里一般会同意。叶薇在财务科上班,如果能得到名额,就算是财务方向,应该也可以选择偏向于管理的专业。
虽然现在她的公司规模还很小,加上最近新招的,手下也才三个人,用不上什么特殊的管理技巧。
但她早晚会把公司做大,手下职工多了,就需要用到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了。
现在想提升自己的办法虽然很多,比如找学校借读,重新参加高考,又或者干脆参加成人高考……
但叶薇知道自己的能耐,如果第一次高考落榜后,她立刻复读,一年后兴许能考上大学。
可当时没那条件,如今近十年过去,她学过的知识大半还给了老师,就算找个学校借读,一年后参加高考肯定还是没戏。
至于成人高考,就算考上了拿的也是函授学历,找工作的时候也许有点帮助,但总的来说作用不大。
而且函授周期长,一般要三四年,哪怕可以选择业余时间学习,在叶薇看来也太久了。
厂里的这次进修机会就很好,培训周期只有一年,脱产学习课程也不会安排得太紧,她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而从授课内容看,函授教育三四年学的,未必能有厂里组织的进修班一年半载学得多,毕竟前者针对的基本都是没出社会的学生,而后者的教学对象基本都是各单位工作多年的骨干。
国营厂安排职工去进修,可不是让他们去混日子镀金的。
叶薇自己创业,不需要学历给脸上贴金,自然更倾向于参加进修班。
再就是人脉,这一直都是叶薇的短板。
她读了十几年书,同学是不少,但大多数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就进国营厂了,因为年纪轻资历浅,都还只是个基层干事。
小部分考上大学或者大专的,前者到今年六月才能毕业,后者都工作不满一年,而且去的基本都不是什么好单位。
没办法,恢复高考已经十几年,沪市高校又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一茬接一茬,大专生在其中真不算什么,分配能留在沪市就不错了,进好单位?难。
能通过进修多认识一些人,对叶薇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但叶薇不可能直接说“我不想升职,你把进修名额给我吧”,这太直白了,而且等于把底牌露了出来,容易鸡飞蛋打。
叶薇斟酌过后说:“科长,厂里愿意提拔我,我非常荣幸,但是科室里孙姐、陈姐和周哥都比我资历更深,陈姐获得过荣誉,周哥有过进修经历,提拔我……是不是不太合适?”
罗丽娟虽然不知道叶薇打上了进修名额的主意,但当了这么些年领导,不可能听不出她话里的意思,似笑非笑问:“你是站在单位角度觉得不合适,还是个人觉得不合适?”
叶薇扯大旗说:“我是站在个人角度,担心领导,包括您,破格提拔我不合适。”
“听这意思,你觉得自己是在为领导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