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有人形容冬装款式,问他有没有,得到否定答案便指着拐角说:“那家就有卖的啊,你们卖的衣服款式和她家不是一样吗?怎么她家有你家没有?”
老林听着不太对,就让老朱去探探情况。
两个摊位离得不远,老朱很快就回来了,表情严峻道:“叶薇摊位上了新款,全是冬装。”
老林愣了下问:“现在才九月初,她上什么冬装?”
“我们之前进货,那些做批发的确实已经上冬装了。”只是他们手里没多少钱,又打定主意要学叶薇,才没有进冬款童装。
两人一起去的深市,这些老林自然清楚,只是之前他觉得夏天还没完全过去,进冬装的事不着急吗,谁想他们才摆一天摊,叶薇就开始卖冬装了。
这是不准备跟他们斗?
老林想着,问道:“她摊位上顾客多吗?”
“挺多的,好像也在做活动。”
老林皱眉:“她开业都多久了,还做什么活动?”
“说是中秋节活动,一共三天,折扣从今天一直持续到十一号。”老朱担忧问,“她不止冬装在做活动,秋装也是,折下来比我们原价更便宜,质量也更好,你说等我们这批货到了,能好卖吗?”
“为什么不好卖?她做活动,我们也继续做活动好了,她成本在那里,折扣价不可能比我们打折后便宜。”
“可这么一来,我们利润就少了。”
“单件衣服利润下降是肯定的,但售价越低销量越高,只要能跟昨天一样卖出七八十件衣服,我们一天赚三百很容易。我不信她能跟我们一样,舍得一直搞活动。”
停顿几秒,老林又突然开口:“我找人买几件她进的冬装,过几天联系批发商问一问同款价格,等这批秋装卖完,我们也卖冬装。”
第52章各有心思九月上旬卖冬装其实有点早,……
九月上旬卖冬装其实有点早,沪市夏季长,能从六月初一直热到九月中,就算降温,到十月中旬前穿长袖都够。
但上新不是说要立刻把货卖出去,而是为了告诉顾客,我们店里有冬装卖。就算顾客这次是为了秋装来的,也只买了秋装,只要她需要冬装的时候能想到你店里有,目的就算达到了。
而且沪市秋天很短,可能十月中旬长袖衬衣都撑得住,进了十一月,就要穿厚外套了。提前一个多月买冬装,其实也不算很早。
何况叶薇卖的还是童装,当父母的自己觉得冷了无所谓,但孩子衣服薄了万万不行。
再加上叶薇想着还有两天是中秋节,设置了为期三天的优惠活动,折扣和上次一样,还是两件九折三件八折。
也就是说,标价六十九块九的冬装,买三件折扣下来才五十多。
知道活动后,叶薇那些老顾客都来了,这个要两件,那个要三件,凑不到折扣的就一起下单,人人都是八折。
一晚上下来,叶薇卖了近四十件冬装。
秋装销量则要更高一些,至于其中原因,一是叶薇搞的是中秋活动,不分新旧款,秋装也一样打折。
而秋装价格相对便宜,马上又要降温,现在买了秋装,洗干净说不定过几天就能上身,大家自然更愿意把钱花在刀刃上买秋装。
二也是沾了老林老朱昨天搞活动的光,因为他们卖的衣服价格便宜,活动折扣又低,吸引了不少人来。
但有人更在意价格,就会有人更看重质量,前者看到便宜就直接下单,后者摸着衣服觉得质量太差,自然会选择放弃购买。
昨天其实有不少看中款式,但看不上老林老朱进货质量的人转去了叶薇摊位,只是其中大部分人对叶薇摊位的服装质量满意,却又觉得价格有点高,所以犹豫不决。
叶薇知道他们的顾虑后,就说了今天有活动的事,这些人犹豫不决的人得知折扣,在心里算了笔账后果断决定今天来买。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老林老朱昨天的活动也给叶薇引流了。
此外还有些没有赶上活动的,今天再来老林老朱摊位已经没有活动,卖剩下的几件衣服质量比叶薇摊位差就算了,价格也不便宜,还不如在叶薇这里买。
最后算下来,叶薇这晚卖了足足六十件秋装。
加上冬装和玩具,她摊位的单日毛利首次突破了四位数。
老林虽然不知道叶薇具体赚了多少钱,但看到那些被他们昨天搞的优惠活动吸引,特意过来打听消息,却因为他们摊位缺货且没有活动,而被叶薇新搞的活动吸引走并下单的顾客,他整个人越来越焦躁。
晚上回去后,他更是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一跟老朱碰头,就说:“这样不行,我们得想个办法?”
老朱也在琢磨这件事,一听就知道他说的什么,问道:“想什么办法?”
老林当时没说,等去了夜市,拿到黑板便在上面写下“全场一律八折,活动长期有效”,以及“童装三日内到货,可口头预定”两句话。
然后,他拿出之前去深市进货时的照片,用胶水贴到了黑板上,以便让新来的顾客知道,他家童装款式和叶薇家里一样。
手段虽然不怎么光明正大,但效果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