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算算,如今已是第四年了。
察觉到他的眼神,卫长昀转回来,笑着问:“在看什么?”
姜宁摇头,起身走到他旁边,伸手去掐耍赖小孩的脸,“在想,不知道这孩子是随了谁,我们俩可都不耍赖。”
卫长昀迟疑问:“真的不耍赖?”
姜宁瞪他一眼,“我什么时候耍赖了?我那个叫合理的辩解,还有——”
“去的时候,恰好是在中秋后,能把月饼做出来。”
卫长昀笑着避开他打来的手,“今年中秋,月亮应该很圆。”
不管是十五还是十六的月亮,想见的人都在身边,天上无月,人间也自是团圆夜。
-
家里的县衙事情交代好后,卫长昀和姜宁便一块乘着马车去了周围闹事的村子里。
低调查看情况,就只带了两个衙差,身手都还不错,但看上去面向都挺和善的。
一个年纪轻的扮作小厮,另一个年纪大点的是车夫。
四个人大早上趁着天凉快从县府出发,赶了一个多时辰的路,才到郑家村。
郑家村人口不多,但地方大。
各家田地占了不少,都不挨着,所以比较零散。
他们在村子外便停下来,卫长昀和姜宁从马车里出来,穿着打扮都是日常的衣服,瞧着像是谁家的少爷来买东西。
再怎么低调,和村里比起来,那都属于显眼的。
姜宁和卫长昀才在田地外的路上走了几步,便已经被地里干活的人注意到。
“还是太招摇了,人家以为我们是来收茶、收粮的。”
姜宁打开手里扇子,扇了两下,忍不住小声道:“不过要是茶叶好,还真可以收一点回去。”
卫长昀语塞,无奈摇头,“入戏太快了,姜老板。”
姜宁逗他,“你都叫我姜老板了,自然是听我的了,哎,确定是哪户人家吗?再难缠的,我一会儿也给你掰扯明白。”
卫长昀见他这样,一想倒是没错,姜宁的确对生意上的事更为了解。
人家闹,就是不满意县府给的政策,觉得自己亏了。
他们几个里,能谈生意的,便是姜宁最厉害。
“大人,一会儿他要不听劝,我们就亮身份,以后他就知道肯定是比现在赚得多。”
扮作小厮的人叫陈顺,性子有些沉不住气,“之前就派人来说过好几回,里正都跑了好几趟,还把人赶出去,差点打人,太不可理喻了。”
卫长昀摇头,“里正那边已经说了,他就是吃软不吃硬,要是硬来,他一直煽动村里的百姓,反对的意见会越来越多,到时候——”
只有郑家村不加入,不是不行,可即使一县之长,便要顾及到每一个百姓。
姜宁听他俩说话,眼睛却一直在瞄着田地里的动静。
众人皆知江南和江陵一带是鱼米之乡,却很少有人知道,岭南其实也盛产稻子。
刚才他粗略打量了一圈,几乎都是种稻子的,还有果树为主。
当然,果树基本都是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