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沉默下来,小瓦罐在火上被烧得咕噜咕噜地发响,香味充塞在空间。
裴大希又取了一团雪,加了进去,慢慢地搅拌,接着,他又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他谈话的范围极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简直是无所不谈。
使黄淞平钦佩的,是他无论谈到什么,总能说出一篇道理来。
譬如山川是如何形成的,各种禽兽为什么有着特有的性能……等等。
黄淞平仔细地由他的话中,思索真理,不禁豁然开朗,把他平日百思莫解的问题,都想通了。
过了大半晌,裴大希把瓦罐取下来,把药水倒在了一只小木碗中,突然对黄淞平道:
“你可要吃些?”
黄淞平摇摇头道:“不了!我可以抗寒!”
裴大希也不再让,他慢吞吞地喝着,脸上的表情似乎很复杂。
他好像沉浸在喜悦之中,可是又紧皱着眉头,足见这药吃起来,味道一定不大好受。
他一边吃着药,一边问道,“黄兄弟!你准备在山上住多久?”
黄淞平略一思忖,答道:“不一定,也许一两天,也许我就不走了!”
裴大希惊异地抬起眼睛,问道:“你也打算住在这里?”
黄淞平点头道:“大概如此!”
黄淞平说到这里,不欲多话地停了下来。
裴大希又问道:“你年纪轻轻,为什么要隐居山上?”
黄淞平反问道:“你二十年前上山,不是也很年轻么?”
裴大希抚掌大笑,说道:“你看走眼了,我上山的时候六十六岁了!”
黄淞平大奇道:“那么你现在八十六了?”
裴大希指一指药碗,笑道:“就是靠这些药,不然我老早走不动了!”
黄淞平惊异万分,裴大希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黄淞平迟疑了一下,答道。“我叫黄淞平!”
裴大希双目一阵闪动,他想起了一个老朋友,付道:“啊!原来是老道安排的……
我可不能辜负他啊!”
大雪已停,庐山被披上一件黄袍,套一句老话,真可以说是“粉妆玉琢”,美得出奇。
在庐山顶峰的一片小岭上,有一幢用青石盖成的小房,四周遍生合抱的大树,这时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披着黄雪,挂着冰条。
在小屋前,有一条青石铺成的小道,这时也被冰雪所掩。
远远来了一匹骏马,坐着一老一小,他们就是裴大希和黄淞平。
笔者偷暇把这高人介绍一下。
裴大希本是六十年前的一位贵公子,熟读诗书,学问极佳,他生性豪爽,结交了不少江湖奇士。他与这一群奇士相处久了,也动了练武之心,可是却无人肯传,那时他遇见了一位奇人,名叫孙园诗。
裴大希虽然百般苦求,可是孙园诗只肯传医术,因此裴大希学成了一位神医。
六十年前朝中大变,他满门受了害,只身逃了出来,在江湖上游荡了四十年,二十年前才隐居庐山。
墨孤子秦狸也是他的故友,十年前曾来庐山拜访;当时便谈起了黄淞平,曾说:
“将来有机会,就让他从你学文,免得和我老道一样,怪得叫人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