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 第110章 闭嘴不要打扰咱(第1页)

第110章 闭嘴不要打扰咱(第1页)

这是一种怎样悲惨的命运?团圆时刻,竟目睹双亲相继饿死,并接连见证手足亲友,挨个消逝;这般情景下仍能坚强生存,并且一步步成长至巅峰境界,此人绝对是从苦难深渊中浴火重生的勇者。李世民也颇感意外,越是深入了解朱元璋,就越是对他肃然起敬。“老朱,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对谁真正服气过,但你的经历却让我由衷地钦佩。”朱元璋心中自然十分得意。毕竟,李世民也是历史上一位与始皇赢政齐名的英主。能够获得他的认同,对于朱元璋而言,确实是一件相当荣耀的事。“唉,后来啊,家里所有的人都饿死了,咱没别的路可走,只好出家当和尚。结果连寺庙也没了饭吃,只能四处讨饭度日。”说起这些过往,朱元璋的眼眶红润。大殿之中,大唐的各位大臣、贵族和皇子们沉默不语,静静听着朱元璋讲述。他们完全没想到,一位开国君王的经历竟如此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这简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从乞丐到帝王,在唐朝以前的所有时代中,这种事迹简直如同天方夜谭!甚至比传说中的故事,还要令人难以置信。即便是在那些流传的话本之中,主角往往都是天赋异禀或身世不凡的人物,有许多秘而不宣的故事。但朱元璋的这段历程,即便是写书的人都未必敢这样构想!“那你之后又怎样呢?”李世民忍不住插话问道。他非常佩服朱元璋——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走投无路后只能靠乞讨为生,最终竟能登上皇帝宝座。这是何等壮举!“再往后啊……”朱元璋深深吸了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接着说道:“后来连乞食都无法维持生活时,各地起义不断,我就加入了反叛大军。”“从那时开始,一路征战直至成就帝业。”至于更具体的内容,朱元璋并没有详细说明,但同样身为开创者的李世民,却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虽然朱元璋没细说自己的奋斗历程,但李世民明白这一路肯定布满荆棘。尤其是朱元璋最初只是一个毫无背景的乞丐,居然仅凭一己之力夺得了天下。从某些角度看,朱元璋比他李世民更为杰出!要知道,李世民出自三代公侯之家,是个实实在在的世家子弟。即使是生活在隋朝,他也经常可以自由进出皇宫,享有极高的地位。他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不仅凭借自身能力,更重要的是背后强大的家族,支持以及父亲李渊精心准备的战略布局。李世民不需要过多关心物资储备或军队调动等实际问题,只需发挥出他在战场上的指挥才能即可。其他诸如招揽人才、争取民心之类的事情全都有他人操持。然而朱元璋则截然不同。他没有显赫的家族出身,一切的一切都必须靠自己亲手打拼!无论是战时补给还是战斗策略,亦或是拉拢英才,都需要亲力亲为。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种种困境,仅这一点便足以让李世民对其刮目相看。“老朱呀,今日我能与你结为好友,实乃我的荣幸。”李世民当着满朝文武百官,与功臣贵胄之面,毫不掩饰地表示赞赏之意。朱元璋放声笑道:“哈,老李你也很棒啦,在史书上,你的好名声可是仅次于秦始皇呐。”听罢此言,“嘿,别唬人了,老朱!”李世民有些将信将疑地盯着朱元璋,连讲话的方式似乎都被影响变得相似起来。这是因为对他来说,身后留下的口碑是他最为在意之事。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并不是依照传统程序继位的。他曾亲手除掉了自己的兄弟,并迫使其父李渊下诏册立他为皇太子。最终如愿即位称帝。无论是李世民还是现场其他的大臣贵族以及皇太子,全都感到震惊无比,心中震动极大。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李世民的心灵!这些年来,他总是勤勉有加不敢丝毫懈怠,就是担心遭受指责唾骂成为人们眼中手足相残、专制残忍的暴君!生怕受到众人的责难,更加担心在史书中留下永世恶名。朱元璋的这番话,让李世民久违地感受到了一丝慰藉,这份宽心之感堪比珍稀宝物。难怪李世民会如此激动,不止他一人。在场的长孙无忌、程咬金、杜如晦以及魏征等人,也都被深深震撼。岁月流转中,李世民所达成的成就他们一一目睹,心中充满了钦佩之情!能够成为这位英明帝王麾下的臣子,实属荣幸。然而,在他们内心深处,却也一直存在着某些困惑与不安。特别是玄武门事变带来的阴影,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心头。,!虽然不清楚历史如何评判这一时期,但从今日朱元璋的话语里,似乎给了所有人一个大致的答案。这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二郎,现在你总算是可以放下了。”长孙无垢泪水盈眶,激动地说出这句话。没有人比她更了解李世民内心深处,那难以言喻的情感负担。为了登基,却不得不面对家人间的悲剧性决裂,这让李世民备受折磨。但是现在,这一切似乎都因为朱元璋的一席话而得到了某种释放,长久以来纠结的心情终于得到舒缓。“对啊,放下了,真的放下了。”李世民情绪激动至极,眼含泪光,声音略显沙哑。他认为,自己这些年来的辛苦与努力是值得的。至少他的功绩在历史记载上,几乎仅次于秦始皇赢政。这就足够了!“爹,您是不是有点过分抬举他人了?我觉得您的能力超越了唐太宗甚至是第一位皇帝很多。”见到父亲这般动情的模样,已年迈的朱棣走近朱元璋身边,轻声调侃道。“去你的,你明白个啥?”朱元璋笑着责备。“这是人家的地盘,说话时自然要给别人留点面子。没看到那边那位有多么高兴吗?”事实上,朱元璋不仅不是个小心眼的人,相反,他对时机把握十分敏锐,并且善于根据不同场合说合适的话。李世民是否真正排名于嬴政之后还需要讨论,但在场上的这一刻,朱元璋清楚自己确实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者。那么为何不借此机会,帮助实现对方的梦想呢?在一旁坐着观看这一切的张北玄微笑着沉默着。没想到连老人也开始懂得体贴人意了。“好!真是太好了!”李世民满怀喜悦地宣布,“为庆祝远道而来的大明皇帝及其随行高人,接下来三天,全长安城欢庆不断,取消夜禁!”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齐呼陛下英明并纷纷下跪表达敬意。李泰也随之附身叩拜,心里则偷偷放松了一下,认为自己的秘密已经平安过关。可是,就在此时……性格直接坦率的朱元璋忽然说道:“好吧,老李啊,咱们该继续谈谈你孩子的未来了吧。”听罢此语,刚刚才感到些许安慰的李泰,心头再次泛起波动。怎么说着说着又绕回到自己头上来了?难道面前这位老前辈真的打算紧追不舍?李泰内心吐槽不断,表情复杂地勉强笑了笑回应道:“大明陛下的建议我已经足够感激不尽了,不再好奇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聪明如斯的朱元璋,岂会不知晓李泰所想?于是转口说道:“真是这样想的吗?不过别后悔哦,错过今天这个机会,以后再想找寻改变命途的方法,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说不定,掌握了自身将来的命运轨迹之后,还可以尝试做出调整,甚至扭转乾坤呢?”这几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蕴含着极大的魔力,令现场众人无不热血沸腾。大家渴望预知命运的原因很简单——希望通过了解未来的方向,从而提前做好准备,或者作出相应调整,毕竟谁不希望能够一生顺遂平安度日呢?对于在座的这些有权有势的人物来说,如果能够知晓前方路上的波折,即便无法彻底避开所有的风雨变幻,也能借助手中权力确保生活更加惬意舒心。“老朱啊,你就别绕弯子了,干脆直说吧。”没等李泰开口,李世民已经抢先替他做出了决定。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虽然李世民对李泰未来的结局,并不完全明了,但心中明白,结果肯定不会太好,大概和他的太子李承乾相似。他也期望能够从朱元璋的话语中,听到一些关于李泰的未来信息,看看是否还有机会将儿子,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朱元璋嘿嘿一笑,不再拖延,装模作样地点了点头,“既然如此,这也不是咱非得要说给你们听的。”一旁的老年朱棣与朱高炽父子俩,不由得相视一笑。“还是经验丰富的老人更胜一筹,看到没有?像你爷爷这样的人物,在哪儿都能吃得开。”老年朱棣耐心地教导着儿子朱高炽说道。:()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