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 第748章 蜀地风云(第7页)

第748章 蜀地风云(第7页)

……

另一支队伍则显得格外低调沉稳,如同融入山影的墨色。

荥阳郑氏的族老郑玄龄,须发皆白如雪,面容清癯似古松,裹在一件半旧的深青色鹤氅里,骑在一匹温顺的老骡背上。

他微阖双目,仿佛在闭目养神,但偶尔开阖的眼缝中,却闪烁着洞悉世情的锐利光芒。

他身后跟着几名同样老成持重、沉默寡言的管事,以及十几名精干剽悍、眼神警惕的护卫。

队伍中没有耀眼的华贵箱笼,只有几匹驮马背负着看似寻常的行李包裹,鼓鼓囊囊,用油布仔细覆盖。

但若有心人细看,便会发现那些护卫的步伐异常沉稳,背负的包裹形状也透着异样的坚硬感——知情者都明白,里面藏着的,绝非金银细软,而是足以在乱世翻云覆雨、撬动时局的纵横捭阖之策和秘密信笺。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比这秦岭的雾气更重。

“老七,”郑玄龄的声音低沉沙哑,如同枯枝摩擦山石,对着身旁一位面容精悍、眼神如鹰隼般的管事低语,“蜀中局势,诡谲莫测。杨国忠此人…刚愎自用,心胸狭隘,又多疑善变。我等此行,无异于探虎穴,如履薄冰啊。”

他轻轻咳嗽一声,苍老的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和对家族未来的沉重思量。

被唤作老七的管事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地扫过前方雾气弥漫的栈道拐角,低声道:“族老明鉴。杨相心思难测,我等必当步步为营,小心行事。只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他抬头,望向铅灰色的、仿佛要压到人头顶的天空,眉头紧锁,“这天气…阴沉得厉害,怕是要变。若起大雾或落雨,栈道湿滑,更是险上加险。”

他的手下意识地按在腰间短刀的皮鞘上,指腹感受着冰冷的金属纹路。

一阵阴冷的山风掠过,卷起几片枯叶,打着旋儿坠入深渊,无声无息,却让所有人心头都蒙上一层寒意。

……

……

不远处,赵郡李氏的队伍则散发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气息——压抑的悲壮与毫不掩饰的剽悍。

领头的将领李小敢,身材不高却异常敦实,肌肉虬结如树根,古铜色的脸庞上,一道狰狞的刀疤斜贯眉骨,为他本就刚硬的面容更添几分凶悍。

他胯下那匹通体乌黑的战马也显得格外躁动不安,蹄铁踏在腐朽的木板上,发出沉闷而焦躁的声响。

他身后是二十余名沉默的护卫,人人眼神冷硬如铁,手紧紧握着刀柄或长矛杆,指节发白,身上带着洗刷不掉的硝烟与血腥味。

他们的行李不多,但每一件都显得沉重而实用。

李氏在范阳叛军的铁蹄下根基遭受重创,这支队伍几乎是他们押上全族命运的最后本钱,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

“都他娘的给老子打起精神来!把眼珠子瞪圆了!”李小敢的声音粗粝沙哑,像砂纸狠狠摩擦着岩石,在沉闷的水声中依然清晰地传到每个护卫耳中,“过了前面那鬼见愁的‘一线天’,路就好走些了!记住!”

他猛地勒住缰绳,乌骓马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嘶鸣。

李小敢的目光如同淬了火的刀子,扫过身后每一张年轻或沧桑、但都写满坚毅的脸庞,“咱们不是去成都摇尾乞怜求官的!咱们是去给赵郡李氏挣一条活路,挣一份能在祖宗牌位前挺直腰杆的军功的!谁要是腿软了,现在就给老子滚回去,别他娘的连累兄弟!”

他的话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滚烫的血性。

“喏!”护卫们齐声低吼,声音虽刻意压低,却如同闷雷在山谷间炸开,激起短暂而有力的回响,震得头顶的碎石簌簌落下几粒。

吼声里是赴死的觉悟和重振家声的渴望。

每一个“喏”字都沉甸甸地砸在栈道的木板上,也砸在同行其他世家队伍的心头。

……

……

最为神秘莫测的,当属太原王氏的队伍。

他们人数不多,领头的王俭,是个扔进人堆里就找不出来的中年人,穿着一身灰扑扑、毫不起眼的葛布短衫,骑在一匹同样其貌不扬、甚至有些瘦弱的杂毛骡子上。

他混在几个看似工匠(背着工具篓,手指关节粗大)和账房先生(袖口沾着墨迹,腰间挂着算盘)模样的人中间,神情淡漠,仿佛只是赶路的寻常商贾。

他们携带的行李更是简单得过分,只有几个用麻绳捆扎得结结实实、异常沉重的樟木箱,以及几卷厚实的、用来遮风挡雨的旧毡毯。那沉重的箱子在驮马背上随着颠簸发出沉闷的摩擦声。

“王管事,”一个年轻些、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的随从,忍不住凑近王俭,压低声音问道,眼神里充满困惑和一丝不安,“咱们带的这些东西…真能入得了杨相爷的眼?别的几家,看着可都…”他瞥了眼前方卢氏华丽的油壁车和郑氏护卫精悍的装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