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番邦使者的会面中,朱棣不再一味地慷慨赠予。当使者提出赏赐要求时,他会冷静地权衡利弊,合理地给出回应。
对于那些诚心与大明交好、开展正常贸易的地区,他依旧会给予适当的支持;而对于那些只图利益、不怀好意的蛮夷,则坚决拒绝无理要求。
朝廷的财政状况渐渐得到改善,大明在对外交往中也更有了主动权。
——————————————分割线
【“海上马车夫”这一称谓,是对17世纪荷兰在航海贸易领域所取得辉煌成就的一种特定描述。
,!
当时的荷兰,凭借其强大的航海实力和广泛的贸易网络,成为了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海上马车夫”这一称号的由来,源于荷兰航海业的高度发达。荷兰拥有数量众多的商船,这些商船犹如陆地上的马车夫一般,在广袤的海洋上穿梭往来,运输着各种货物,积极地开展着贸易活动。
在17世纪,荷兰的商船吨位占据了当时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其商船的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三大洋,承揽了世界海上运输的大部分业务。
如此辉煌的成就,使得“海上马车夫”这个形象而贴切的称号应运而生。
荷兰之所以能够在航海贸易领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拥有众多优良的港口和漫长的海岸线,这为其发展海上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此外,荷兰地势平坦,国内河网密布,这为其内河航运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纵横交错的河流宛如大地的脉络,将各个城市紧密相连,不仅方便了货物的运输和人员的往来,更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时光回溯到16世纪末,荷兰人民奋起反抗西班牙的统治,经过艰苦卓绝的尼德兰革命,终于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这一伟大的胜利,为荷兰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和海外扩张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荷兰人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在金融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开创了股票交易的先河。
这些创新的金融制度犹如强大的引擎,为荷兰的商业活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便捷的融资渠道,极大地促进了资本的流动和积累。
荷兰的造船技术堪称世界一流,他们能够建造出大量适合远洋航行的商船。
这些商船犹如海上的庞然大物,其巨大的身躯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它们不仅造价低廉,而且载货量惊人,这使得荷兰在海上运输领域独树一帜,拥有着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荷兰的商船队航行于世界各地,其贸易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在欧洲,荷兰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各种商品在这片大陆上流通不息。
在亚洲,荷兰东印度公司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他们在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建立了殖民地和贸易据点,牢牢地控制着东方的香料贸易。
在非洲,荷兰人掌控着好望角等重要的贸易港口,这里成为了连接欧洲与亚洲的重要枢纽。
而在遥远的美洲,荷兰人也不甘示弱,他们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等殖民地,开拓了新的贸易市场。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运营这些庞大的贸易业务,荷兰人还通过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荷兰西印度公司,对一些关键的贸易领域进行垄断经营。
这些公司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资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货物和资金,从而确保了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这些公司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权力,能够在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和贸易活动,获取巨额利润。
随着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荷兰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并繁荣起来。阿姆斯特丹更是一马当先,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之一。
这座城市汇聚了众多的银行、证券交易所、仓库和码头,犹如一个巨大的商业磁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财富源源不断地汇聚于此。
然而,好景不长,从1652年到1674年,荷兰与英国之间爆发了三次激烈的战争,史称“三次英荷战争”。
这三场战争的核心目的便是争夺海上贸易霸权以及殖民地的控制权。英国仰仗其强大的海军实力,在海战中逐渐崭露头角,成功击败了荷兰的商船队,使得荷兰的海上优势遭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