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评比,赖小栓等十人编写的【贸易军操典】为优等。
于是总督府命令此十人为组长,编写总督府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
然后交叉批阅,并组织辩论。
这种由数百人参与的制度设计,可以说是粟登科首创。
刘学勤闻听此事,口称“善”!并令各部、法院对现行制度及律法,比照台湾模式搞“修正案”,搞得塞国官员叫苦不迭。
赖小栓等人领导的起草班子也在叫苦,因为编纂工作真的很考验耐心和水平。
赖小栓的水平很高吗?并不是,他的小组就有许多大明秀才,五、六十岁的都有,只不过这些人做惯了八股文章,又是初来乍到,并不熟悉塞国的官府运作机制。
这才给了赖小栓脱颖而出的机会。
但很快就苦尽甘来,就这样折腾了大半年时间,十名组长得到任命,分别任台北府及各县的县办公室主任(包括正副职)!
这是个类似于师爷、秘书和招待等一体的角色,虽然没有编制,但粟登科却给这些人县、科级的待遇。
好运的赖小栓成了台北知府彦叙彬的办公室主任,月俸从40块翻了十倍,成了400块,这还没算各种补助!
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只是那些储备干部还在储备,上头说要等出缺了才能给他们正式职位。好在前段时间搞汇编,大家都领到丰厚的补贴,这些人除了羡慕那十个组长,也没话好讲。
机会很快就到了,塞音二十四年五月,台湾总督府向内阁上书,请求在台北府建立自由贸易区。
所谓自由贸易区,是指各国来这里做生意,是不用交任何关税的。
因为台湾乃是交通东亚及西洋(东南亚)各国的枢纽之地,大明又给台湾开了绿灯,台湾的商贸往来渐成气候,故粟登科有此提案。
更深层次的考虑自然是巩固台湾的经济地位,加强自己的影响力等。
内阁很痛快,在当月便同意了台湾自贸区提案。
因为这部分关税一直是台湾总督府征收,并且作为地方财政提留,朝廷并没得到这部分收益。
而总山方面感慨粟登科超前的眼光,对于促进汉人整体利益的事情,无论明塞及北美诸藩,刘学勤一向是采取支持的态度,所以照准无误。
这一向各种事情太顺,反倒把粟登科搞的心慌。
但自贸区还是搞起来了,在这个时代,不用交税,不用贿赂官员,还有公平秩序的交易环境,那简直有莫大吸引力。
一时间,各国海商纷至沓来,就连没有跟大明建立朝贡的印度、阿拉伯海的商人也来了。
这种商贸促进了台湾,尤其是台北府的空前繁荣。
虽然没有关税,但自贸区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富商移民。塞国国内的房地产商也纷纷来台开发房地产,总督府光是拍卖土地,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卷烟厂、炼糖厂、造纸厂、印刷厂、木材厂、造船厂、种植园等等,新投资的各类工厂遍地开花,就连台中、台南两府也受惠颇多。
粟登科是个有多大能力吃多少饭的人,他对台中、台南也放手不管,就埋头经营自己台北的这个圈子。
但他在台湾这么一搞,大明先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