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文豪1983 > 第121章 余切的第一个资助人三(第2页)

第121章 余切的第一个资助人三(第2页)

林晓风站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台上,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略带疑惑的面孔,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这是认知伦理课程在中国的首次正式授课,也是他回国后最紧张的一次演讲。

“同学们,”他开口,声音沉稳,“今天,我们不讲标准答案,也不讲考试技巧。我们只做一件事??思考。”

台下有人低声议论,也有人露出疑惑的神情。

“你们可能会问,思考还需要专门学吗?我们每天都在思考,不是吗?”林晓风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的思考,是别人教的,还是自己真正建立起来的?”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听话、要遵守规则、要按照标准答案去答题。可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这些答案是正确的?为什么我们要接受这些规则?”

台下一片沉默。

“认知伦理课程,不是要推翻你们已有的知识体系,而是让你们学会如何判断、如何质疑、如何在复杂的信息中找到真相。”林晓风语气坚定,“它不会告诉你对错,而是教你如何思考。”

一名学生举手:“林老师,如果每个人都开始质疑,社会会不会变得混乱?”

林晓风点头:“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确实,质疑本身可能会带来混乱,但混乱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一个真正成熟的社会,不是建立在盲从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理性讨论与共识之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认知伦理不是教你们去反对一切,而是让你们明白,什么是值得坚持的,什么是需要重新审视的。它不是破坏,而是建设。”

台下响起零星的掌声。

林晓风知道,这掌声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已经接受了他的观点,但它至少代表了一种态度??愿意倾听,愿意思考。

接下来的几周,认知伦理课程在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陆续开课。每一堂课,林晓风都会面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挑战。

“林老师,”一名学生在课后找到他,“我以前觉得,只要按照老师教的去做,就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但现在我开始怀疑,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林晓风看着他,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思考,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会让你不安,会让你怀疑自己过去所相信的一切。但正是这种不安,才能让你真正成长。”

学生点点头,眼中闪烁着一种新的光芒。

林晓风知道,这光芒,是思考的光芒。

与此同时,安娜从巴黎发来消息:“林老师,好消息!法国教育部已经正式批准在巴黎大学设立认知伦理研究中心,并邀请您担任名誉主任。同时,波兰、瑞典、捷克等国也陆续确认了试点项目的具体安排。”

林晓风看完邮件,嘴角微微上扬。他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北京夜色,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他知道,认知伦理的种子,已经在全球悄然生根。

而他,也将继续前行,去往下一个需要思考的地方。

几天后,林晓风收到了一封来自教育部的正式通知,邀请他参与国家教育改革专家委员会的工作。他明白,这不仅是一次学术上的认可,更是一种责任的开始。

他开始频繁地与国内的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展开讨论,试图将认知伦理的理念,融入更广泛的教育体系之中。

“我们不是要改变所有课程,”他在一次座谈会上说道,“而是要让每一门课程,都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历史、物理,它们都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训练。”

一位老教授沉思片刻,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

林晓风知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突破,但至少,他们已经在路上。

与此同时,认知伦理课程的试点项目也逐渐展开。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甚至挑战权威。

在一次课堂辩论中,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林老师,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有问题。它只考核记忆能力,而不是思考能力。”

林晓风笑了笑:“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考试制度会这样设计?”

学生皱眉:“因为……这样更容易评判成绩?”

“对,”林晓风点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改变。认知伦理课程的目的,不是让你接受现状,而是让你思考,这个现状是否合理,是否可以被改进。”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林晓风看着那名学生,心中涌起一股欣慰。

他知道,这掌声,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而是因为学生们终于意识到,自己可以提问,可以质疑,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观点。

而这一切,正是他最初的梦想。

夜幕降临,林晓风独自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望着远处的灯火,心中一片宁静。

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在讲台上复述标准答案的教师。

他,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思想播种者。

而这,只是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