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文豪1983 > 第121章 余切的第一个资助人三(第1页)

第121章 余切的第一个资助人三(第1页)

学校正需要苏彤来讲这句话!

下一个发表意见的,直接从系主任跳到了校长那里。他道:“为了做点生意不读书,是蠢人行为。你想想,你们年轻人喜欢余切,喜欢崔建。可是余切仍然在求学,崔建是在文工团进修过很。。。

林晓风站在日内瓦机场的登机口,手中握着一张前往北京的机票。这是他自认知伦理课程全球推广计划启动以来,第一次回到中国。他站在候机大厅的玻璃幕墙前,望着外面停机坪上缓缓滑行的飞机,心中思绪万千。

过去的一年,他走过了十几个国家,从纽约到开普敦,从巴黎到曼谷,每到一处,他都试图用最平实的语言,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解释认知伦理课程的意义。它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输出,也不是某种“西方价值观”的变种,而是一种关于思考的方法,一种唤醒个体意识的尝试。

然而,真正让他内心波澜起伏的,是即将面对的中国。

他知道,这将是最艰难的一站。

飞机起飞后,林晓风靠在座位上,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十年前那个坐在讲台上的自己。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讲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只能用“标准答案”来回应。直到有一天,一个学生问他:“林老师,如果所有的答案都是别人给的,那我们自己的思考,还有意义吗?”

那一刻,他愣住了。

从那天起,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始思考教育的真正意义。他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唤醒思考。于是,他提出了“认知伦理”这一概念,并逐步将其发展为一门系统的课程。

如今,这门课程已经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但他知道,中国,才是最关键的土壤。

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已是傍晚。林晓风走出航站楼,深吸了一口久违的空气。虽然空气中依旧带着一丝雾霾的气味,但那种熟悉的烟火气,让他感到无比亲切。

他没有回学校,而是直接前往教育部的一间会议室。在那里,他将与几位教育官员、高校代表进行一场闭门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比他预想的更加紧张。

“林教授,”一位年长的官员开口,“我们理解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认可你对教育理念的探索。但你必须明白,中国的国情与西方不同。我们更强调集体意识和社会稳定,而不是个体的质疑精神。”

林晓风点点头,语气平静:“我完全理解。但正因为如此,认知伦理课程在中国才更有意义。”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社会的稳定,不等于思想的停滞。一个真正强大的社会,应该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鼓励人们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服从。认知伦理课程的目的,不是要推翻现有的教育体系,而是让它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包容。”

一位年轻的教育官员皱眉:“但问题是,如果学生开始质疑一切,他们会变得不听话,甚至挑战权威。”

林晓风笑了笑:“质疑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个真正会思考的人,不会盲目质疑,而是会理性判断。他们会明白,哪些规则是必要的,哪些观念是可以讨论的。这种能力,才是未来社会最需要的。”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片刻后,另一位官员开口:“林教授,我们愿意在几所高校进行试点,但前提是,课程内容必须经过严格审核,并确保不会被误读为某种意识形态的渗透。”

林晓风点头:“我完全同意。课程内容的本地化是全球推广计划的核心原则之一。我们可以邀请国内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专家共同参与课程的编写与调整,确保它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与教育需求。”

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最终达成了初步协议:认知伦理课程将在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所高校进行试点,并在一年后评估效果。

林晓风离开会议室时,夜色已深。他站在教育部大楼前,抬头望向天空,星星稀疏,但依旧闪烁。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奔波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与各高校的教师团队合作,共同开发本地化的课程内容。他们讨论如何将认知伦理的理念,融入中国的教育体系;如何让学生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一次课堂上,一个学生问他:“林老师,您觉得认知伦理课程,真的能改变什么吗?”

林晓风看着台下那双充满疑惑的眼睛,缓缓说道:“它不会立刻改变世界,但它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当你开始思考,你会发现,世界其实比你想象的更复杂,但也更有趣。”

学生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林晓风知道,这堂课,已经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几个月后,第一期认知伦理课程正式在四所高校开课。课堂上,学生们开始提出问题,开始讨论,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

而林晓风,也终于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看到了十年前那个提问的学生。

“林老师,”他走上前来,微笑着说,“我选修了认知伦理课程。谢谢您,让我学会了思考。”

林晓风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他知道,这场关于思想的静默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巴黎大学的认知伦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安娜发来邮件:“林老师,我们的课程已经进入第二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申请加入试点项目。您说得对,思考的种子,已经在全球悄然生根。”

林晓风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北京的夜色,心中一片宁静。

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在讲台上复述标准答案的教师。

他,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思想播种者。

而这,只是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