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开局:召唤锦衣卫 > 第三百七十六章 朝会十五(第2页)

第三百七十六章 朝会十五(第2页)

“臣遵旨!必严谕钦差,不负圣望!”王俭躬身应诺,小心翼翼地退回班列。

工部尚书紧接着上前一步,挺直身躯,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江北四家商贾捐献族产七成,并赶制农具一事,工部丝毫不敢马虎。已派遣两名郎中、十名主事进驻江北各郡,他们皆是工部中办事干练、认真负责之人。会同当地工坊,监督物资清点、分发。同时,臣已拟定了对捐献物资核验、转运、仓储、分发各环节的监察细则,事无巨细,皆有明确规定。确保一粒米、一件农具皆能落到实处,惠及百姓。若有虚报、截留、以次充好,定按陛下旨意严惩,绝不姑息迁就。并取消其子弟科举资格,让他们知晓,妄图投机取巧者,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李景炎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细则呈上。江北商贾,以利求名,以捐换仕,朕许之。然此门一开,天下商贾必群起效仿——”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即刻拟旨,昭告天下:凡响应朝廷变法,捐献家资超过五成者,其嫡系子弟经地方官学考核、州府复核,确系品学兼优者,可破格参与今秋乡试!名额……暂定每州三人。”

“此乃朕之皇恩,意在鼓励商贾为国家出力。”他声音陡然转冷,如寒冰碎裂,“然!此乃皇恩浩荡,非商贾赎买功名之阶!凡有弄虚作假、贿赂考官、借势欺压地方者,一经查实,其族永绝科举之路,家产抄没充公!此旨由都察院、锦衣卫协同监督执行,务必确保公正严明,不得有丝毫疏漏。”

这旨意看似开恩,实则是在商贾阶层与科举制度之间埋下了一根尖锐的刺。皇帝既利用了商贾的财力,又牢牢掌控着阀门开关,更将监督权交给了最锋利的两把刀。这份帝王心术,令人胆寒。

处理完商贾科举这枚“饵”与“钩”,李景炎的目光转向了兵部:“兵部,军改推进如何?程勇一案,可曾震慑宵小?”

兵部尚书张韬面色肃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向前一步说道:“回陛下,程勇全家已押解进京,由刑部收监候审。朔方卫哗变主犯七人已就地正法,以正军法,震慑军中不法之徒。胁从者罚役戍边,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凉州、朔方等地,世袭武官中已有数人上表请罪,愿主动配合军改,裁撤冗余亲兵,按新制考核选任军官。”

“可见程勇一案,确有一定震慑作用。然……”他顿了一下,声音低沉,满是忧虑:“仍有部分老将,尤其是一些边镇宿将,以‘熟悉敌情’‘士卒只认旧将’为由,阳奉阴违,对新制推诿拖延,抵触情绪依然强烈。更有甚者,私下串联,怨望之言颇多。此等行为,若不加以制止,恐对军改大业造成严重阻碍。”

殿内气氛再次一紧。军队,国之重器,也是最难触动的一块顽石。世袭武官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景炎脸上并无怒色,反而露出一抹冰冷的、近乎嘲讽的笑意:“熟悉敌情?士卒只认旧将?好理由。朕倒要看看,他们熟悉的是哪家的敌情,认的是哪家的旧将!”

,!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电,扫过殿中几位勋贵武将,大声说道:“传旨:着令新任五军都督府,会同兵部,即日起拟定章程,对北疆、西陲各主要边镇,进行‘轮调换防’!凡总兵、参将、游击以上世袭武官,除确有特殊军情不可擅离者,一律调离原防区,或入京述职,或调往他镇任职!所遗空缺,由兵部会同五军都督府,从新军演武中表现优异之年轻将校、及在平叛剿匪中立功之将领中,择优擢升补缺!朕要让他们明白,这大燕的兵,认的是朝廷的旗,是朕的令!离了他们这些‘老爷’,天塌不下来!”

“轮调换防!”殿中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这是釜底抽薪!彻底打乱世袭武官经营多年的地盘和势力网!

兵部尚书张韬精神大振,眼中爆发出精光,激动地说道:“陛下英明!此策一出,定能瓦解军中抱残守缺之势力!臣即刻会同五军都督府拟定轮调名单与章程,定不辜负陛下厚望!”

几位勋贵老将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嘴唇翕动,却终究无人敢在此时站出来反对,三方边军因为常年随时要保持对外征战,军中,中下成大多数将领皆不是等闲之辈,以平南候,等人为首的几位能征善战的变法派大将,维持着整帝国外层防务,对外弹压敌国,对内制衡世家门阀。

自东西大营损失惨重,皇帝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血洗北方各地世家豪强军阀以来,皇帝对军情的掌,和此刻展现出的铁腕,让他们感到了刺骨的寒意。他们知道,任何质疑,都可能被视为“程勇第二”。

“此外,”李景炎的声音缓和了些许,却更具深意:“着令兵部,在轮调期间,对新任将领严加训诫,务必使其领会新军制精要,体恤士卒,严明军纪。凡有克扣军饷、虐待士卒、畏敌怯战者,一经发现,无论新旧,立斩不赦!朕要的,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军,不是一群趴在士卒身上吸血的蠹虫!”

“臣遵旨!必不负陛下重托!”张韬声音洪亮,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处理完最棘手的军务,李景炎的目光落在了大理寺卿身上:“大理寺卿,京城及各地牢狱人满为患之事,核查如何?”

大理寺右卿出列,恭敬地说道:“回陛下,三司连日复核,京畿及附近州府待决人犯中,除十恶不赦、罪证确凿者,尚有部分因小过入狱、或因拖欠赋税、邻里纠纷等轻罪羁押者。臣等已初步筛选出一千三百七十二人,皆属可判罚役赎罪之列。名册在此,请陛下御览。”他呈上一份名册。

李景炎略一翻看:“准。即日按律执行罚役。至于重罪者……”他顿了顿,声音如金铁交鸣,“刑部、都察院,江南案首犯刘墉、王德海、周文焕等二十七人,并雍州粮仓案刘璋、赵德全等九人,贪墨国帑,荼毒百姓,通敌卖国,罪不容诛!着三司速速完善案卷,不必再等秋后,西市口,当众凌迟处死!其直系成年男丁,斩!女眷及未成年者,没入官奴!其余涉案官员、粮商,按律严惩,该斩立决者,十日内处决完毕!朕要用这些蠹虫的血,洗净江南的污浊,正告天下,朕的变法,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凌迟!”“三日后!”“当众行刑!”

一连串冷酷到极点的旨意,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一个朝臣的心上。即使是那些见惯了风浪的老臣,也感到一阵阵心悸。

皇帝这是要用最酷烈、最公开的方式,宣告他对旧势力的清洗和对变法的绝对意志!这已不仅仅是杀人,更是诛心!是震慑!

“臣……遵旨!”刑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大理寺少卿齐声应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退朝。”李景炎不再多言,拂袖起身。玄色龙袍上的金线在殿内烛火与透入的晨光映照下,流动着冰冷而威严的光泽。

“恭送陛下!”山呼声再次响起,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显得沉重。群臣躬身,直到那抹玄色身影消失在屏风之后,才缓缓直起身。许多人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脸色苍白,步履虚浮地走出太和殿。

殿外的阳光已然大盛,金灿灿地铺满了汉白玉的广场,却驱不散众人心头的寒意。他们知道,皇帝的铁腕才刚刚开始挥舞,而大燕的天,已然彻底变了颜色。新政的齿轮,正带着淋漓的鲜血,轰然向前碾压。而他们,要么成为推动者,要么,就只能成为被碾碎的尘埃。

:()开局:召唤锦衣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