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开局:召唤锦衣卫 > 第三百七十六章 朝会十五(第1页)

第三百七十六章 朝会十五(第1页)

晨光愈发炽烈,穿透太和殿高阔的窗棂,将金砖地面映照得一片辉煌,蟠龙柱上的金漆也仿佛在燃烧。

李景炎端坐龙椅,珠旒轻晃,遮住了他眼底深处那丝洞悉一切的了然。赵杰的反应在他预料之中,甚至是他刻意引导的结果。江南的乱麻快刀斩断,南楚的爪子被斩断一截,边境的佯动不过是困兽犹斗的虚张声势。

平南侯这把淬火的利剑,已牢牢钉在南方,下一步,该是北方稳固内政,加速变法之轮了。

“陛下。”工部尚书见军情暂告段落,深吸一口气,持笏出列,打破了短暂的沉寂。他拱手作揖,神情略显凝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陛下,工部督造之新式水车、曲辕犁等农具图样及首批样品皆已完备。只是,如今遇到了些棘手之事。各地工坊匠户对新法改制疑虑甚深,尤以将作监几位大匠为首,他们四处宣称新制‘弃祖法、乱规矩’,还暗中串联抵制。如此一来,新农具推广受阻,各地仿造效率极低,这对农事发展恐有不小的影响啊。”

他顿了顿,偷眼觑了下皇帝的脸色,见李景炎神色平静,才继续道:“陛下,匠户们世代相传,技艺便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如今新制要求技艺公开,统一标准,并允许非匠籍子弟经考核入工坊习艺,他们实在是担忧……担忧失却了这赖以生存的倚仗啊。”

殿中几位出身匠籍或与将作监关系密切的低阶官员,闻言脸上掠过一丝不安,纷纷低头,不敢直视皇帝的目光。

李景炎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一点,发出轻微的“嗒”声,却让工部尚书心头一紧。

少年天子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祖法?规矩?若祖宗之法万世不易,何来今日之王朝?匠户之技,乃天下公器,非一家一姓之私产!传朕旨意:”

“其一,命工部即刻于京郊设‘格物院’,遴选各地能工巧匠,无论匠籍、农籍、商籍,凡技艺精湛、心思机巧者,皆可应征入院。院中学徒,择优录之,授以新法技艺,食宿皆由朝廷供给,学成考核优异者,授‘技士’衔,领朝廷俸禄,专事研发推广。如此,既能让真正有才能之人施展抱负,又能为朝廷所用,何乐而不为?”

“其二,将作监诸匠,凡愿入格物院者,待遇从优。若有顽固不化、恶意阻挠新制推行者,”李景炎的声音陡然转冷,眼神中闪过一丝威严,“革除匠籍,永不录用!其所藏秘技图谱,尽数收归格物院。朕绝不容许有人为了一己私利,阻碍国家的发展。”

“其三,着户部拨专款,于京畿、州府等地,择地设立‘示范工坊’,专产新式农具、织机。所产之物,优先平价售予参与度田令之州县,并广招非匠籍学徒,以实绩昭告天下,新法之利!让百姓切实看到好处,才是推广新法的关键。”

工部尚书听得额头冒汗,心中对皇帝手段之快、之狠、之准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格物院”与“示范工坊”一出,釜底抽薪,直接绕开了旧有匠户体系的抵制,更以利诱之,以势迫之。他连忙躬身,态度恭敬而坚决:“臣遵旨!定当全力督办,不敢有丝毫懈怠!”

“陛下圣明!”户部尚书也赶忙应声,心中已在盘算这笔专款如何快速划拨到位,保证各项事宜顺利推进。

李景炎目光转向吏部尚书郑元吉:“郑卿。”

郑元吉心头一凛,快步出列,恭敬地拱手道:“臣在。”经过季海生的提点,他此刻姿态放得极低,不敢有丝毫怠慢。

“今岁恩科,筹备如何?朕亲点的那几位‘特才’,可已安排妥当?”李景炎的声音听不出情绪,只是平静地询问着。

郑元吉恭敬答道:“回陛下,恩科一切就绪,定于下月初八开考。考场、考官、巡查皆已安排妥当。至于陛下亲点的几位……皆已按陛下旨意,分赴各地任职。只是……”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道:“陛下,朝野间对此颇有些……非议,言其未经科举,骤登高位,恐难服众,亦有悖于祖宗成法。”

“非议?”李景炎轻笑一声,带着淡淡的嘲讽,“半月之内,汤显祖清隐田十二万顷;包拯于庐州府断积案数十,杖毙豪奴,百姓称‘青天’;海瑞在淳安,自减俸禄,与民同苦,逼得当地豪绅不得不减租减息;姚崇、况钟在豫扬二州,丈田清户,雷厉风行,已有数名阳奉阴违之胥吏被其就地正法!此等实绩,难道还抵不过一张考卷?还是说,那些只会引经据典、空谈误国的‘正途’官员,比他们更能安邦定国,更能解民倒悬?”

他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字字如锤,砸在殿中每一个靠“正途”出身的官员心上。郑元吉更是面红耳赤,冷汗涔涔,连忙惶恐地说道:“陛下明鉴!臣……臣失言!此等贤才,实乃朝廷之福!是臣目光短浅,未能领会陛下深意。”

“朕要的不是空口白话。”李景炎语气转厉:“吏部需拟定章程,今后官员考绩,唯实绩是论!治下民生、赋税、刑狱、教化、工程,皆需有量化之考!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此乃变法之基,国朝永续之道!若吏部办不好此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朕不介意换些能办好的‘特才’来办。”

郑元吉浑身一颤,深深拜伏在地,声音中满是敬畏与决心:“臣……遵旨!定当殚精竭虑,革除弊政,不负圣恩!”

————————

青铜仙鹤香炉吐出的青烟笔直上升,仿佛也被这肃杀之气冻结。群臣垂手侍立,眼观鼻,鼻观心,无人敢先发一言,静待着龙椅上的少年天子开启新的议题。

李景炎的目光在殿内缓缓扫过,那目光沉静却极具穿透力,仿佛能剥开层层官袍,直视人心深处。他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一叩,声音不高,却足以让每个人都精神一振:

“江南案、南境军情……已有处置。然国事如麻,不可稍懈。诸卿,按序奏报。”

户部尚书王俭深吸一口气,率先出列,双手捧着一份厚厚的册子,毕恭毕敬地说道:“启禀陛下,度田令新增豫、扬二州试点,此乃关乎国本之大事,臣等丝毫不敢懈怠。户部已选派精干吏员,皆是平日里办事得力、为人清正之人,会同工部丈量人员,他们皆是精通田亩丈量之术的行家。同时,携带新制田册、鱼鳞图册样本,此二者乃是新政推行之关键工具,可精准记录土地信息。随钦差大臣况钟、姚崇一同赴任。所需钱粮,臣等依据详细预算,已妥善调拨完毕,绝不耽误分毫。勘丈器具也已准备齐全,皆为新制精良之物,三日内即可启程。”

李景炎微微颔首,神色凝重地说道:“豫、扬乃鱼米之乡,本应是我大燕赋税重地,然豪强林立,兼并尤甚,致使百姓困苦,国家赋税流失。着令况、姚二人,务必秉持‘清丈田亩,均平赋税’八字,此乃新政之核心要义。遇有阻挠,无论何人,哪怕是皇亲国戚,亦或是地方豪强,可先斩后奏,再行奏报。务必使新政如利刃,破开地方积弊,还百姓公平,增国家赋税。”他的话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为新任的“特才”官员赋予了极大的权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