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官婿美人香 > 第633章 无形之墙(第1页)

第633章 无形之墙(第1页)

郑国涛脸上的笑容依旧挂着,但嘴角的弧度似乎微微僵硬了一瞬,快得让人难以捕捉。他端起自己的保温杯,慢条斯理地拧开盖子,轻轻吹了吹,呷了一口,喉咙里发出一声满足的轻响,像是在品味上好的龙井。然后,他才放下杯子,目光迎向向南,脸上重新堆起那种掌控全局的、恰到好处的笑容:

“哎呀,向书记真是心系民生,一来就抓住了痛点!”他语调爽朗,带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赞许,“这个老旧管网啊,确实是个老大难!年年提,年年想动,难啊!县财政就那点家底,吃饭都紧巴巴的,到处都要花钱,真是捉襟见肘。不过向书记既然提出来了,方向肯定是对的!我们政府这边,一定全力配合,认真研究!大家说是不是?”

“是是是,郑县长说的是。”

“确实是个问题,难度很大,但向书记高瞻远瞩……”

“要好好研究,从长计议……”

几个常委像是被按下了启动键,纷纷点头附和,但话里话外都透着同一个意思:难,要慎重,要研究。那堵无形的墙,在郑国涛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后,便已悄然筑起,将向南“尽快解决”的要求,稳稳地挡在了外面。

向南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放在桌下的手,指关节微微屈了一下。他点了点头,没再多言,目光掠过一张张附和的脸,最后落在窗外。铅灰色的天幕低垂,雨点终于开始落下,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玻璃窗,像密集的鼓点。

接下来的日子,向南像一个被精心设置了路线的提线木偶。

他下基层调研,郑国涛美其名曰带他熟悉一下情况,亲自陪同。

去城关镇,镇党委书记是个精瘦的中年人,汇报时眼神飘忽,每当说到具体数据或困难,总会下意识地、极其自然地瞥一眼陪同在侧的郑国涛。郑国涛或微微颔首,或轻轻摇头,一个细微的动作,便能让那位书记的汇报方向随之调整。

去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书记是个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精明强干的中年人。他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园区辉煌的招商成绩和未来宏伟蓝图,但当向南指着规划图上几块标注着“已签约待建”却明显荒芜了许久的地块,询问具体进展和落地企业情况时,书记额角瞬间渗出细密的汗珠,语速明显加快,却又含糊其辞,眼神同样不由自主地瞟向郑县长。郑国涛适时地接过了话头,用几个笼统的“正在积极推进”、“有些政策细节需要协调”便轻巧地带过,随即热情地引导向南去看另一个“更具亮点”的标准化厂房项目。

每一次出行,郑国涛几乎都“恰巧”有空,全程陪同。他的存在,像一层厚重的、无形的滤网,挡在向南与真实的颍阳之间。向南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被这层滤网精心筛选、打磨过的“样板”。那些真正尖锐的矛盾、沉疴的积弊、盘根错节的利益,都被巧妙地隐藏在郑县长爽朗的笑声和滴水不漏的场面话之后。

向南在办公室的时间越来越长。夜深人静时,县委大楼顶层那扇窗的灯光常常亮到很晚。他一份份地翻阅着那些积满灰尘、几乎无人问津的旧文件、旧报告、旧简报。空气里弥漫着纸张特有的霉味和尘埃的气息。

这天深夜,一份夹在厚厚一摞往年防汛简报里的材料引起了他的注意。纸张已经泛黄卷边,标题是《关于颍阳县城区地下管网系统汛期运行情况及隐患初步排查的报告(内部参考)》。落款是几年前一个临时成立的专家小组。报告的内容触目惊心:城区超过60%的地下雨水、污水管网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严重老化、淤塞、变形,多处存在结构性破损。报告用词极其克制,但字里行间透出的危机感却沉重得让人窒息——这不仅仅是“跑冒滴漏”,这是一张埋在城市地下的、随时可能被一场大雨引爆的巨网。报告末尾附了几张模糊的黑白照片,污水倒灌进低洼居民区的场景,淤泥堵塞的管口,扭曲变形的管道内壁……无声地控诉着隐患的巨大。

向南的手指抚过照片上那些扭曲的管道和污浊的积水,指尖冰凉。他拿起桌上另一份文件,是今天下午政府办刚送来的、关于开发区三期土地平整工程资金追加的请示报告,洋洋洒洒十几页,数额巨大。他慢慢靠向椅背,窗外,城市的霓虹在雨幕中晕染成一片模糊而冰冷的光斑。他闭上眼,片刻后睁开,眼底深处,仿佛有两簇幽微的火苗在沉寂的冰层下悄然点燃。

几天后,一份由县委书记向南亲自签批、措辞异常坚决的文件被送到了郑国涛的案头——《关于立即启动颍阳县城区老旧地下管网系统综合改造工程的紧急通知》。文件里,向南引用了那份尘封的专家报告和近期几起小范围污水倒灌事件的简报,将管网问题定性为“重大安全隐患”和“刻不容缓的民生工程”,要求县政府“高度重视,特事特办,立即着手规划立项,资金优先保障,务必在今年的主汛期来临前取得实质性进展”。

文件在县政府大楼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很快,各种阻力如同预料般纷至沓来。财政局长捧着账本,愁眉苦脸地向郑国涛诉苦:“县长,真不是哭穷!教师工资、医保基金、开发区几个重点项目都卡着脖子等米下锅呢!这管网改造,动辄几个亿,钱从哪来啊?除非……除非动开发区的土地出让金预留部分,那可是压箱底的钱!”规划局、住建局也委婉地表达了工程体量巨大、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协调难度高,短期内难以启动的困难。

这些声音,自然也都通过各种渠道,清晰地传到了向南的耳朵里。他甚至在一次非正式场合,亲耳听到两位局长在走廊拐角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语气低声议论:“新书记这第一把火,烧得急啊,怕不是想尽快弄出个看得见的动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