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无巨细,一一安排妥当。
江澈调遣了一支精锐部队,沉稳可靠的副将统领。
专门负责保护诸葛亮及勘察队伍的安全。
诸葛亮与江澈在书房内。
他们商议了具体的勘察路线和时间安排。
首先确定了先期勘察的重点区域。
诸葛亮手持羽扇,指着地图上的几处标记。
对江澈说道:“这几处地势较为复杂,需要重点勘察。”
江澈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并补充道。
“末将已安排好沿途的驿站和补给,确保勘察队伍的后勤供应。”
“准备出发吧。”诸葛亮合上地图,起身说道。
“一切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江澈拱手道。
几日后,勘察队伍集结完毕。
数十名工匠、画师,以及护卫他们的士兵,整装待发。
队伍前方,几辆马车上装满了测量工具、图纸和生活物资。
诸葛亮告别刘禅登上早已备好的马车。
队伍缓缓驶出城门,沿着主干道,一路行进。
两旁的百姓纷纷驻足观看,议论纷纷。
“这是太傅的车驾吧?这是要去哪儿啊?”
一位卖菜的老农放下手中的秤杆,疑惑地问。
“听说是去勘察地形,为了修建大运河呢!”
一位布衣男子回答。
队伍沿着官道缓缓行进。
几日后。
“丞相,咱们此行的第一个标记地点,大约还有半日的路程。”
一名负责引路的官员骑马来到诸葛亮马车旁,恭敬地禀报。
诸葛亮掀开车帘,轻轻点头:“知道了,加快些速度,争取在天黑前赶到。”
日落西山,队伍到达了第一个标记地点。
诸葛亮立刻带领工匠和画师们开始实地勘察。
画师们支起画板,将山川河流的走向一一描绘下来。
工匠们则使用各种测量工具,仔细地记录各项数据。
纷纷低头交流,计算。
夜幕降临。
队伍在预先安排好的驿站扎营休息。
驿站内灯火通明,士兵们在井然有序地搭建帐篷,准备伙食。
诸葛亮则在仔细翻阅着画师和工匠们记录的数据。
此处勘探结束,队伍继续向下一个标记地点进发。
几个月后。
江澈在赶路的途中,遇到几户受灾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