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熙看着离开地面一尺高的吊篮,里面的陶成道、秦冶、韩庭瑞在给人招手。
招手的方向,是冯胜那里。
只不过??
盛熙、朱煜都清楚,他们不是在和冯胜打招呼,而是在给冯胜身边的人。
“他是谁?”
“学院的教授吧。”
“哪个教授能与宋国公谈笑风生?”
盛熙不知。
但清晰记得,上一次来时,冯胜找的人也是这个家伙。
很显然,此人在格物学院的身份不简单。
那,朱?、朱棣这两位王爷也站到了他的身边,徐允恭、沐春、李景隆等人也在。。。。。。
朱承志步出太子府,夜风如刀,刺得脸颊生疼。他裹紧大氅,脚步虽缓,心思却如狂潮翻涌。士族此番动作,已非寻常争权夺利,而是有备而来,步步为营。他们不仅要将书院逐出江南,更欲彻底抹去书院在国子监体系中的地位,让寒门子弟再无出头之日。
他心中明白,自己虽已多方奔走,联络翰林院、兵部、大理寺,甚至借太子之力,试图以朝堂之力压制士族,但士族根基深厚,非一纸诏书便可轻易撼动。更何况,如今皇上病重,朝局不稳,王振虽为司礼监掌印,却未必愿意与士族正面冲突。若他借机拖延,甚至暗中纵容,书院的处境将愈发艰难。
“大人,回驿馆吗?”随行弟子低声问道。
朱承志摇头,目光如炬:“不,去户部尚书陈文渊府上。”
弟子一怔,但未多言,立即调转马头,朝户部尚书府疾行而去。
陈文渊年过五旬,为人清廉刚正,虽出身士族,却素来反对门阀垄断,曾在朝堂上多次弹劾江南士族侵吞田地、虚报赋税之事。朱承志虽知其与士族有旧,却也知其心中尚存公义。若能争取其支持,便可在财政上给予士族以打击,使其失去经济支撑,进而削弱其势力。
陈府门前,朱承志下马,递上名帖。不多时,门房出来,神色恭敬:“朱大人,尚书大人已候您多时,请随我来。”
朱承志心中一动,看来陈文渊早已知晓江南之事,甚至可能已在等他上门。
步入书房,陈文渊已身着便服,面色凝重。他起身迎上,拱手道:“承志兄,江南之事,我已知晓。士族此举,实属猖獗。”
朱承志拱手还礼,正色道:“陈大人,书院乃寒门子弟之命脉,若书院覆灭,天下寒士将无以立足。士族若真要借机打压书院,必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清洗之风。若不尽早应对,后果不堪设想。”
陈文渊叹息一声,道:“我虽非士族,却也深知其根深蒂固。若贸然与之为敌,恐怕会遭其反噬。”
朱承志沉声道:“陈大人,士族若掌控天下文教,朝廷将成其私器。您身为户部尚书,若能从赋税、田地、漕粮等处入手,严查江南士族隐匿田产、逃税漏税之事,便可断其财源,令其根基动摇。”
陈文渊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承志兄所言极是。我即刻命人彻查江南士族田产赋税之事,并奏请朝廷彻查。”
朱承志拱手道:“多谢陈大人。”
辞别陈文渊后,朱承志并未直接回驿馆,而是前往京畿巡防营,求见统领周广义。
周广义乃军中宿将,虽不涉朝政,却掌控京城防务,若士族在京城有所动作,周广义的态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