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言之凿凿。
如果换做是他,那当然是不可能考虑其他的问题,只会果断起兵矫诏。
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领兵能力有绝对的信心,且他的几个儿子都是沙场将才。
他完全有能力分兵作战。
可扶苏不行。
看似边军三十万,实则有大半是不能抽身的。
大秦时期的匈奴,更加的兵强马壮,也更加的猖獗。
纵使以老秦军之精锐,也依旧要背靠长城才能得以坚守。
按照朱棣的估算,扶苏能够调动的兵力极限,不会过十万。
二十万兵马留守边疆,应该就已经是底线了。
再加上蒙恬也同样得留在边关,否则无将帅坐镇,这边关很容易会被匈奴突破。
这般束手束脚的情况下,仅靠扶苏自己领兵十万,真的就能反攻咸阳,达成矫诏的目的吗?
别忘了,赵高跟李斯可不是什么都没有。
哪怕遗诏是他们篡改的,但除了他们,别人谁都不知道。
外人只能将这封诏书当成真的。
他们占据着这等大义,加上那时嬴政刚刚殡天,在百官心中的威望还停留在巅峰。
扶苏领兵杀回来,那就是谋反!
到时候朝中将领都要站出来平叛!
扶苏能以一己之力带领十万兵马,一路击溃大秦各路名将,杀回咸阳矫诏?
这话说出来,朱棣都觉得可笑。
如果扶苏师从兵家,那或许还有万一的可能。
只可惜,他出身儒家。
在朱棣看来,他连万一的可能都不会有。
“如果干脆点,直接放弃边关长城呢?”
“令蒙恬领兵,挥师三十万直接杀向咸阳。”
“等矫诏成功登上帝位之后,回过头来再收拾匈奴呢?”
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这话刚一说出口,便几乎被骂成了狗。
“放弃边关长城?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一旦将三十万边军尽数带走,那也就意味着整个边关对于匈奴而言都将是敞开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