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的《封神》,只是小孩子的故事,并不是大人的故事。
原版的故事对于大人来说。
的确有些太幼稚了!
在很多成年人的心里面,
《封神演义》作为,只能用“平庸”来形容。
如果要做青少年读物,直接就是“有毒”。
蓝天夜和傅一伟那个版本的《封神榜》,以及TVB版的《封神榜》,成色都不赖。
大家对原著都进行了改编,不过无论怎么改编,都没有原著粉出来叫骂。
也没有老艺术家跳出来批评“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因为原著本身就很差。
余葵他们当然知道,在有些人心中,《封神演义》属于“古典文学名著”。
但是重点:是有些人。
不是大多数人。
原因的话。
首先,一本书算不算“古典文学名著”,其实有一个土标准,那就是进不进中小学语文课本。
施耐庵最多,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
第一才子书不是盖的。
曹雪芹第二,有《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曹老才高,但是选段确实不好选。
罗贯中有《草船借箭》。
吴承恩有《齐天大圣》。
蒲松龄有《狼》。
吴敬梓有《范进中举》。
爱写小黄书的冯梦龙老师也有一篇《灌园叟晚逢仙女》。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原文,
至于《封神演义》?
对不起,没有。
只有苏教版有《哪吒闹海》,情节和电影版的《哪吒闹海》相同。
不选《封神演义》,为什么?
除了写得差之外。
在无其他的原因。
那为什么大家会有它是“名著”的错觉呢?
这点陆晨也不是太清楚。
据说是在千禧年之前。